-
----天鐵集團煉鐵廠科學發展側記
天鐵集團煉鐵廠(下稱天鐵)不在天津。它座落在距離天津一千多里地之外的河北省涉縣,地處太行山腹地,靠近冀、晉、豫三省的交界點。至今天鐵已走過四十年的風雨歷程。四十年滄桑風雨,四十年春華秋實,其中包含著創業的艱辛,更承載著收獲和榮耀。
煉鐵廠長期以來在劉瑞東廠長的領軍下靠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組織創新在業內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佳績。2009年12月9日,《煉鐵交流》雜志“走訪煉鐵”欄目組走進太行山,走近天鐵集團煉鐵廠……
翻開天鐵的生產歷史,我們可以欣慰地看到,生鐵年產量在逐年邁大步上臺階,一組組耀眼的數字讓人激動不已。特別是近五年,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煉鐵廠以全力開展對標挖潛活動為依托,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管理,打造核心競爭力。從2003年起,生鐵以每年20多萬噸的產量遞增,高爐主要技術指標大幅度提高,其中焦比、煤比、風溫一度進入全國同類型高爐前三名,利用系數從2003年的2.47提高到目前的2.90;煤比從144kg/t提高到160kg/t,入爐焦比從386kg/t降到346kg/t;高爐風溫實現1140℃。天鐵2號高爐、1號高爐的燃料比2007年被中國金屬學會中小高爐煉鐵學會分別評為全國第一名和第二名。
面對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天鐵噸鐵制造成本從2008年3070 元降低到1986元,在全國同行業67家企業對標中,由第27位躍升到第7位,擴大了利潤空間,實現了從產量效益型向成本效益型的根本轉變。
是什么讓老企業青春永駐?是什么讓煉鐵廠煥發勃勃生機? 又是什么讓煉鐵生產演繹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煉鐵生產發展的艱辛歷程、創新思路,以及那些斑斕而內涵深刻的數字,煉鐵廠劉瑞東廠長對此給予了值得人們思考和借鑒的詮釋。
一、科學管理——夯實企業跨越發展平臺
劉廠長說:“任何一個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形成,企業核心價值觀起著主導作用。因為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決定了你愿不愿意改進管理思想,致力于管理進步和管理創新。”
近年來,作為天鐵集團公司主體單位的煉鐵廠由于受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其基礎地位和“瓶頸”作用越發突出,如何破解“瓶頸”不外乎兩種途徑,開源和節流。一是眼晴向內,站在煉鐵看煉鐵,深挖潛力,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二是跳出煉鐵看煉鐵,時刻把目光放在國內同類型先進企業上,向他們看齊,向他們學習,不斷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但是劉瑞東廠長認為,無論是開源還是節流,基礎是加強管理,特別是基礎管理,因為,管理上的改革創新不僅為其它創新提供了一種良好的運行機制和生存環境,還能有效地規范企業的各種制度和標準,建設文明生產秩序,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煉鐵廠從狠抓基礎管理工作入手,努力實現從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管理模式的轉變,基于對“科學發展觀”和“依法治廠”的再認識,為充實和發展“以人為本”這一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確定并推行人本管理和制度約束相結合的人性化管理思路,呈現出許許多多的亮點。
二、管理創新——建章立制循序漸進
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整章建制,規范管理,重新制訂和完善了《指標升級規劃》、《指標考核細則》、《風險抵押制度》等多項制度,使全體職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生產工作效率自然產生和形成于有形的制度約束之中,有效的制度建設成為煉鐵管理上臺階必然而又關鍵的一步。
指標細化分解到崗,壓力責任傳遞到人。為保證各項指標的有效落實,煉鐵廠指標分解的顯著特點是,從廠到車間,從車間到班組,從班組到個人,建立了三級考核體系,形成了個人保班組、班組保車間、車間保廠和日保旬、旬保月、月保季的責、權、利相統一的利益共同體。
煉鐵廠為實現升級目標特制定出臺了以“嚴、細、實”為主要特點的管理制度,一是為提高高爐冶煉水平,總結探索高強度冶煉條件下高爐的操作管理經驗,建立了高爐預警制度,一方面總結不同冶煉條件下,高爐的有效操作方針制度,另一方面大大提高操作崗位人員的責任心。二是在指標細化分解的基礎上,建立嚴格的獎懲激勵機制,實行動態管理,量化考核,同時拉大獎懲差距,實行重獎重罰。此項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干部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特別是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大大增強,以前高爐爐前班長只負責白班生產,現在為保證安全生產,他們經常是夜班也在崗位組織生產。
三、機制創新——責任分明激活人心
針對近年來的高爐高強度冶煉,煉鐵廠依靠技術進步,全面提升設備裝備水平,加強巡點檢管理,建立設備每天零缺陷報告制度,出臺設備管理考核辦法,下大力氣完善了設備管理網絡體系,將設備職責分解成4500個受控點,分解到車間、班組和個人。實行“操檢合一”,生產和設備統一管理,密切配合,實現管理人人有責,大大提高了高爐設備的巡檢維護及檢修質量,確保了高爐設備的良性循環。
企業要挖掘潛力,增強活力,發展壯大,最根本、最關鍵的是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基于以上認識,天鐵著力培養激勵機制。在煉鐵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目標激勵、分配激勵、競賽激勵、典型激勵、情感激勵”五個子項構成的相對完善的激勵機制,他們注意把企業長遠規劃和近期目標交給廣大職工,并充分體現企業、個人二者共同利益,以“目標牽引”實現高效率、高效益、高收入的發展戰略。通過激勵促進各項經濟指標上臺階,每月制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和獎金掛鉤考核,職工更加關心指標完成情況。特別是從2004 年開始,煉鐵廠在高爐車間嘗試“股份制”,根據責任大小、技術含量高低、貢獻大小等綜合測評各崗位,制定各崗位最高股份,上封頂,下不封底,買不買自愿。再以每個月指標分解為例,將產量、質量、生鐵合格率、安全等各項指標分解到車間、班組、個人,完成情況與經濟責任制與各種風險抵押掛鉤,并實行上連下掛式考核。
通過管理創新和建立激勵機制,使那些甘于奉獻,求真務實的干部職工得到褒獎,在全廠形成踏實肯干的濃厚風氣,形成鼓勵職工干事業,支持職工干成事業,激發職工干大事業的良好環境,真正使干部職工才有所展,勞有所得,功有所獎。
四、組織創新----高爐生產奇跡逢生
近年來,天鐵生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不僅表現在技術經濟指標上顯著提高,而且還表現在煉鐵領域內多項技術、設備裝備有了飛躍發展。
首先是在高爐操作方面,逐步調整摸索,嚴格工藝要求,分別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高爐操作方針。同時,堅持“以變應變,以穩促優”的操作之路,不斷優化爐料結構,組織和鼓勵操作人員掌握爐料結構變化特點,從提高操作技能,增強責任意識入手,抓好過程控制,采取了高風壓、高頂壓、高風溫、增加鼓風動能、大料批正分裝的操作方針。其次,煉鐵廠依靠科技進步,加大設備工藝的更新改造力度。爐頂爐內新增紅外線成像監測儀器,高爐工長可以及時準確的調劑爐況;逐漸試驗和全部使用無水炮泥,減少安全事故,提高全風作業率;爐前采用風動多功能的沖鉆式開口機,既有利于鐵口深度的維護,又減輕了爐前工的勞動強度;高爐熱負荷監控應用,增加檢測手段;熱風爐余熱回收利用,實現能源回收利用等等創新。通過對這些附屬設備的改造和更新,為高爐穩產、高產、提升指標打下了物質基礎。
隨著高爐強化冶煉,生產節奏的加快以及對高指標的要求,為改善高爐的各項生產技術經濟指標,煉鐵廠以技術創新推動生產進步,組成技術攻關組,對影響高爐冶煉的幾個關鍵環節攻關,從技術上尋求突破,有許多濃墨重彩的大手筆。
一是富氧大噴煤。 2009年煉鐵廠六座高爐全部實施了混噴工藝,目前煤比已經具備200Kg/t以上的水平。
二是低硅冶煉。天鐵從2002年在四高爐開展降硅攻關,后來在全廠各高爐推廣。均創出可觀的經濟效益,現在鐵中[Si]已降到0.50%以下,有力的促進了焦比的降低和產量提高。
三是優化入爐料結構。由于天鐵集團煉鐵能力大于燒結能力,造成熟料率低,入爐品位低,煉鐵廠和科技處、燒結廠開發出酸性燒結礦工藝,用酸性燒結礦替代球團礦,酸性燒結礦的品位和還原性、熔滴性均好于進口礦、國內塊礦和海南礦。煉鐵配料增加高品位進口礦比例,由過去單一的澳大利亞礦,增加南非、巴西、印度新礦種,減少品位低的國內塊礦。使綜合入爐品位提高1個百分點。還有無水炮泥開發等等。
四是延長高爐使用壽命。為實現高爐長壽和爐役后期的高產順行,天鐵努力克服高強度冶煉與高爐長壽的矛盾,進行了艱難不懈的探索,確立了“安全、長壽、優質、高效”的高爐操作方針,結合高爐的實際情況,通過強化管理,優化操作,依靠科技進步等,多管齊下,沉著應對,在提高高爐各項經濟技術指標的同時, 4號高爐如今已經連續生產了12個年頭,每立方米爐容達到了10080噸。4號高爐雖然已經是爐役后期的老爐子,但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卻實現新突破,2009年高爐平均利用系數完成2.768,焦比完成360公斤,綜合能耗完成465公斤,在爐役后期實現了生產、護爐雙豐收。
五、技術創新——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幾年,天鐵大興技改技革,推動了各項指標的提高。如:無鐘爐頂布料溜槽結構由長短口式改為斜口式;噴吹煤粉采用新型煤粉流化板,流化孔由圓孔型分散布置改成長條型十字布置;熱風爐助燃空氣中摻燒氧氣,熱風溫度提高50℃;開發出使用酸性燒結礦的新型爐料,兼顧了提高熟料率和品位的要求,等等一系列創舉。
科技進步給煉鐵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同時也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從2003年至今,天鐵有6個項目獲天津市科技進步獎,有7個項目獲局級科技進步獎,有11個項目獲公司科技進步獎,有20多各同志獲各級各類科技進步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煉鐵生產發展的歷史足可以證明,科技進步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煉鐵廠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源、行事之本、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去年6月,對天鐵集團煉鐵人來講是一個值得紀念和慶賀的日子,鐵前系統改造工程2800 m3高爐建成投產并順利流出第一爐鐵水。高爐按循環經濟理念設計,投產后高爐全部廢氣、廢水、含鐵物料實現循環利用,年產生鐵225萬噸,由此,煉鐵廠具備了年產生鐵500萬噸的能力。
六高爐投產后,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實現了達產、達標、達效。各項指標不斷攀升、刷新,主要指標已經躍居全國同類型高爐先進水平:最高日產實現6786.44噸;最高日利用系數完成2.424;焦比降至噸鐵345.29公斤,綜合焦比降為噸鐵451.34公斤;高爐風溫實現1179℃以上。這些指標的提升,有效降低了生鐵制造成本,為公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六、真情關懷-----構建企業和諧發展環境
火熱的事業需要博大的情懷,博大的情懷體現崇高的境界。透視天鐵集團煉鐵人開拓創新的雄才大略,品味煉鐵人頑強拼搏的豪邁氣派,我們感悟到的是煉鐵廠對職工濃濃的情,深深的愛。煉鐵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堅持人是企業之魂的理念,構筑職工與企業間的命運共同體,構建和諧新環境,真正做到講明道理說服人,體諒困難關心人,化解矛盾理解人,通過深化改革,整合、盤活資源;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勞動競賽活動,調動了各生產要素的積極性、創造性。眾志成城求生存,齊心協力謀發展,煥發出敢為人先的開拓創新精神。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在天鐵集團煉鐵人艱苦創業的纖纖心結中,情系著對過去創業的回顧與追求,更縈繞著對未來發展的憧憬和期盼。成功表明過去,開拓是永恒的主題,爭創一流是煉鐵人的豪邁誓言。有感于昨天的輝煌,鐘情于今天的燦爛,憧憬著明天的美好,我們堅信,天鐵必將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