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煉鐵廠是昆鋼最悠久的工廠之一,是昆鋼發展的基石。昆鋼從這里發展,十里鋼城從這里崛起。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喜大慶之年,也是昆鋼和本部煉鐵廠建廠八十周年紀念。我們在這個美好的時代重溫習主席的話:“走得再遠、走到再輝煌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所以我們回首、瞻仰煉鐵八十年濃墨重彩的冶煉華章,他見證了中華民族工業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辛歷程,濃縮了老國有企業在新時代不甘沉淪、開拓進取的精神,一代代煉鐵人用青春芳華譜寫了壯美的詩篇,鍛造了攻堅克難的錚錚鐵骨,成為昆鋼和云南工業發展史上的一面旗幟,堅守了鋼鐵報國之初心。
秉承鋼鐵報國初心 追逐實業強國夢想
1939年11月,一群來自中華各方,懷揣振興鋼鐵、抗戰救國理想的人們匯聚在云南安寧螳螂川畔。歷時四年,1943年5月24日,71立方米日產五十噸煉鐵爐建成投產,從此,一號高爐作為近代中華民族覺醒和團結對外的標志,矗立在祖國大西南。
一號高爐解放前生產的10394噸鐵,量不多,卻是煉鐵先輩在頭頂日本侵略者飛機頻繁轟炸,原燃料極度緊張、食不果腹的惡劣條件下,用手中的鐵錘和鐵鏟,堅持人工上料、出鐵換來的。
1951年2月,在雜草叢生的煉鐵71立方米一號高爐舊址上,工人們披荊斬棘,刨土鑿石,風餐露宿,開啟了新中國成立后的昆鋼煉鐵創業史。1955年以后,生鐵產量以每年35~50%的速度遞增。高爐利用系數、焦比和產鐵成本等指標都有較大的進步,1957年,一號高爐獲全國優秀青年爐稱號。1958年10月25日,鄧小平蒞臨昆鋼視察,在煉鐵廠一號高爐卷揚機房門前與煉鐵工人進行親切的交談,鼓舞干勁。當年,一號高爐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生鐵年產量達到33316噸,利用系數1.305,焦比823公斤/噸鐵,在全國小高爐中名列前茅。
昆鋼根據國家重工業部指示,按年產16萬噸鋼進行擴建。煉鐵二號高爐(爐容210立方米)1958年11月13日點火投產;三號高爐(210立方米)1959年5月20日建成投產;四號高爐(爐容255立方米)1960年3月25建成投產。1960年,冶金工業部在命名本溪鋼鐵公司第一鋼鐵廠高爐為全國紅旗高爐的同時,表彰和獎勵了昆鋼一號高爐,昆鋼獲獎金10萬元。這是當時全國眾多小高爐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小高爐。
五號高爐自1966年12月開始建設到1970年1月投產,至1975年,五號高爐生鐵合格率首次達到100%,填補了昆鋼煉鐵高爐生產36年來的空白。
當1979年的春天,黨的春天,新中國的春天到來之際,煉鐵廠開展了“以提高質量、降低消耗、增加利潤”為內容的增產節約運動。當年,生鐵產量超額205噸完成42萬噸計劃,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創造歷史最好水平。此后,隨著全國經濟的發展,煉鐵產量每年以3萬噸的幅度遞增。在1983年全年生鐵產量達43.83萬噸,焦比649千克/噸,實現當時的較好水平。
1984年,全體煉鐵人以飽滿的精神,致力于中國工業大建設中,并開創了煉鐵生產工作的大好局面,產鐵46.7萬噸,提前21天完成國家計劃,提前一年實現國家“六五”規劃規定的目標,上繳利潤1030.6萬元。全廠綜合焦比完成情況為640千克/噸(較1983年下降了9千克/噸),在全國三十七家地方骨干企業中,從過去的倒數一、二名升到正數第三名。工序能耗達到572千克標煤/噸,摘掉了“等外爐”帽子,達到三等爐水平。
1985年至1995年的“七五”、“八五”期間,煉鐵廠進行了大量的工藝技術的革新和裝備的改造,為產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鐵水產量都在以每年5-10萬噸的速度不斷遞增。
隨著各個高爐爐容的擴建和裝備技術的改進,煉鐵廠的產量年年刷新,但仍無法滿足市場和云南建設的需要,根據云南省政府要求昆鋼在2000年內建成具有200萬噸鋼綜合生產能力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精神,昆鋼公司開始布局建設六號高爐。
1998年12月26日,隨著新建大高爐的順利出鐵,煉鐵正式邁入2000m3大高爐冶煉領域,為昆鋼邁向集團化、大型化和現代化作出了煉鐵人的貢獻。1999年3月4日,六高爐日產3820噸,首日達到并超過生產設計能力,創下了全國2000m3高爐達產最快紀錄。
歲月流金,輝煌在目。當人們滿懷著憧憬踏入21世紀這個空前厚重的時代,一股股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制度創新的力量疊加在一起又刷新和改變了昆鋼煉鐵既往的歷史。2000年:六號高爐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躋身全國同類型高爐前五名的優秀水平;2001年1月24日21時,完成了五號高爐620立方米向700立方米的改造性大修,于22時點火開爐,改造后的五號高爐日產迅速量提升至1800噸,年生產能力達到50萬噸。
僅僅五年的時間,至2005年,煉鐵廠產鐵便突破了300萬噸大關,為昆鋼公司實現銷售收入過百億,發揮規模效益做出巨大貢獻。
2006年,根據昆鋼公司發展要求,煉鐵廠、燒結廠第二次合并成立新煉鐵廠,新煉鐵廠順利實現管理和生產組織的統一,人和心順,合并優勢明顯,生產形勢越來越好,當年實現產鐵330.89萬噸,其中六號高爐產鐵165.25萬噸,三、四號高爐首次突破年產鐵40萬噸大關,五號高爐突破年產70萬噸歷史記錄。
2008年,鋼鐵業再次進入冬天。煉鐵成本占鋼鐵企業成本的70%以上,"龍頭"作用重大。煉鐵廠迅速行動,把降本增效重點放在優化配料結構、大量配加使用低價物料上,噸鐵成本從7月的3350.95元下降到12月的2134.10元;2009年,實施模擬子公司運作改變經營核算方式,使成本細化到每個具體的工序環節,至2010年,全年噸鐵成本為2439.24元,利潤為2.28億元。
2015年,受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和行業發展影響,本部四號高爐1月27日停爐、三號高爐11月8日停爐。11月30日,根據公司生產結構調整要求,原煉鐵廠撤銷后成立本部煉鐵廠,五號高爐于12月6日放完最后一爐鐵水后在23:45分正式休風停爐,標志著昆鋼淘汰落后產能,實施轉型發展戰略走出堅定、實質性的一大步。自此,昆鋼本部僅一座2000m3六號高爐生產。
開疆辟土建玉鋼 創業征程譜新篇
2003年11月1日,隨著聲聲禮炮劃破長空,玉鋼破土動工,拉開了建設序幕。自此,玉鋼煉鐵的先驅創業者們沒日沒夜奔忙在施工現場、催交設備的途中,他們放棄了休息,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玉鋼煉鐵廠的建設中。經過一年多的辛勤奮戰,2005年2月28日,第一座高爐拔地而起,順利出鐵;2005年6月16日,第二座高爐建成投產;10月26日,隨著各生產工序的先后投產,標志著一期100萬噸的生產項目全部建成投產。
創業之塵未洗盡,玉鋼煉鐵人又踏上了投產達產和配套技改同時并進的征程中。2011年5月29日,第三座容積為1080立方米高爐順利出鐵; 2012年5月29日,玉鋼“提釩煉鋼”系統工程全面配套完成,標志著玉鋼200萬噸提釩煉鋼基地基本建成,3座高爐都配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卡盧金頂燃式熱風爐,具備了年產200萬噸的鐵水生產能力,為昆鋼實現1000萬噸鋼的產能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8年至2011年,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為適應市場需求,搶抓市場機遇,拓展市場份額,“玉鋼煉鐵人”沉著應對困難和挑戰,積極優化生產結構,大膽創新,率先探索高爐使用性價比較好的80焦,成為昆鋼公司內首家批量使用80焦的子公司,使玉鋼當年頂住了成本危機,取得持平不虧的良好業績;2012年至2015年,面對鋼鐵寒冬,“玉鋼煉鐵人”通過成本倒逼嚴格核算各工序加工費和原燃料采購成本,緊盯細節抓落實,不斷降低生產組織成本,積極控虧減虧;2016年,面對國家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艱巨挑戰,玉鋼按時按要求關停了一座450立方米高爐及相關的配套公輔設施。
投產至今,玉鋼高爐生產保持了長期順行、穩定、高產,消耗大幅度下降。累計生產鐵水798.48萬噸、利用系數4.724噸/立方米、入爐焦比410千克/噸、綜合焦比526千克/噸、煤比142千克/噸、燃料比552千克/噸、工序能耗425千克/噸,達到國內同類型高爐先進生產水平。
打造紅河精品鋼材基地 挺起紅土高原鋼鐵脊梁
2003年,最早一批紅鋼煉鐵人帶著“跳出昆鋼發展昆鋼”的火種,一頭扎進了紅河的懷抱。他們的身后,是昆鋼需要落地項目作為支撐的產能倍增計劃,他們心里的夢想,就是要建設紅河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鋼鐵聯合企業,打造云南又一個精品鋼材生產基地。
2003年11月18日,在紅河州蒙自縣(現改為蒙自市)100萬噸鋼項目工程奠基,紅河鋼鐵有限公司成立。
紅鋼一期工程的規劃設計是年產100萬噸鋼,一次規劃分兩次實施,最開始建設的是二號煉鐵高爐及其配套的燒結、煉鋼、供輔系統,隨后就是一號高爐和軋鋼高速線材、棒材生產系統。
2005年2月23日,紅鋼公司第一座高爐建成投產;2006年11月16日,第二座高爐順利出鐵;2008年7月9日,隨著第三座容積1350立方米高爐的落成,紅鋼年產200萬噸鋼材的產能規模已經具備。
在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后,全國鋼鐵產能增長快于產量,產能過剩矛盾逐漸形成并累積。2008年,鋼鐵行業陷入了全面虧損的境地,紅鋼也未能獨善其身。這一年,紅鋼全線被迫停產,前后持續了三個多月。
陰霾總會過去。停產期間,紅鋼煉鐵人扎實的修配改工作為后來紅鋼的騰飛插上了翅膀。三年之后的2011年,紅鋼實現了銷售收入超100億元、利潤總額2.88億元、利稅5.2億元、工業增加值12億元的歷史性突破,榮膺紅河州本土的首個百億元企業,重新贏得了驕傲與榮光。
隨后的2016年,昆鋼對安寧本部、草鋪新區、紅河、玉溪4個生產基地的組織結構進行優化,化解280萬噸粗鋼產能,承擔了云南省75%以上的鋼鐵產能化解任務。焦炭價格陡然上漲、鋼材價格斷崖式跳水、煉鐵的生產成本卻始終居高不下這最后一根稻草,再次把紅鋼逼到了全系統停產檢修的險境。2017年1月16日,紅鋼再次進行停爐檢修。在停產的81天里,紅鋼煉鐵人沒有患得患失,根據市場及生產經營需要,采取多項舉措全員全方位開展“對標降本、創新創效”工作,并針對工藝設備在生產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進行全面完善整改。
再冷的冬天,它終將過去。2018年,紅鋼實現鐵產量142萬噸,創造了紅鋼3號高爐開爐投產以來的最高產量紀錄,再次凸顯出紅鋼煉鐵人“鋼鐵意志,鑄就輝煌”的磅礴力量。
同年,昆鋼本部煉鐵實現安全產鐵178.11萬噸,為六號高爐投產二十年來最好水平。
80年的薪火相傳,80年的弦歌不綴。2019年,昆鋼公司站在新時代新起點,已經朝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目標出發。“昆鋼本部環保搬遷轉型”和“昆焦轉型”兩大項目,傳統產業、現代物流、節能環保產業、新材料產業、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業六大產業板塊,全方位繪制了“安寧草鋪新區綠色智能制造基地”、“昆鋼本部工業遺址文化旅游及大健康基地”、“昆明寶象臨空國際物流產業基地”的發展藍圖。昆鋼煉鐵的發源地上生機盎然,煉鐵職工們意氣風發、豪情滿懷,時刻準備著為新區二期煉鐵的建設而充電加油,不懈奮斗。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唯有弄潮兒能永立潮頭。躬逢偉大時代,昆鋼煉鐵人無比自豪自信;面對寶貴歷史機遇,昆鋼煉鐵人備感重任在肩。未來的煉鐵,無論走多遠,必將吸收過往輝煌歷程的底蘊積淀,始終堅持著最初的信念和追求,匯聚煉鐵職工的磅礴之力,走向新時代煉鐵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征程。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