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成立于2001年9月,歷經十余年跨越發展,從一家年產鋼6萬噸、產銷不足10億元、占地168畝的地方小鋼廠,一躍成為年產鋼1100萬噸、占地10平方公里、營業收入超1200億元,業務涵蓋現代物流、國際貿易、酒店、教育、體育等多元板塊的國家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集團已連續十四年榮列中國企業500強,位居2018年中國企業500強第136位,制造業500強第51位,江蘇省百強民營企業第7位。近年來,集團堅持轉型升級、強化產品品質、推進管理改革、堅持綠色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堅持創新驅動,努力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
近年來,中天鋼鐵始終堅持優特鋼發展之路,持續推進優特鋼“123”發展戰略(100萬噸精品鋼、200萬噸特鋼、300萬噸優鋼),全力開發高品質、高性能、高附加值優特鋼產品。2018年,集團開發了32個特鋼新品,累計開展20多項優特鋼工藝質量攻關項目,其中,在高端汽車用鋼領域的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與國內外一流汽車企業開展合作,并獲得認證,實現量產。
集團將繼續圍繞“專注質量穩定性,提升品牌美譽度”目標,依托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技術創新機制,重點抓好軸承鋼、簾線鋼、彈簧鋼、齒輪鋼等拳頭產品,并對標行業標桿,持續做好汽車用鋼、工具用鋼等高端產品的培育、認證工作,力爭優勢產品上規模、上銷量、上檔次,塑造中天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在鐵前生產方面,集團不斷改進工藝,挖掘企業潛能。在燒結工藝改造上,通過與先進鋼鐵企業對標交流,自行開展課題攻關,先后進行了低負壓低風量點火、返礦鑲嵌等工藝試驗,同時,通過優化配礦和噴吹蒸汽等工藝,在去年底達到了超低排放標準。在煉鐵工藝改造上,自行研發運用單鐵口高爐氧槍開爐技術、空料線停開爐技術,確保了集團各高爐在環保管控期間的穩定、正常生產。
目前,集團鐵前系統已有多項工藝創新成果獲得行業認可,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后續,集團還將持續組織攻關團隊摸索前沿工藝,不斷加大生產工藝的創新力度。
二、以深化管理為突破,不斷激發經營創效新動能
近年來,面對持續向好的鋼鐵市場形勢,全體中天人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未雨綢繆,苦練內功,通過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夯實內部管理,釋放人才活力,全力打通管理脈絡,取得了較好的管理成績。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中天鋼鐵在智能制造方面投入巨資,先后實施了能源管控中心、遠程計量系統、一鍵式自動化煉鋼、設備信息管理系統、連鑄坯智能噴碼機器人等一系列項目,配備NC、ERP、MES等信息化管理軟件,成功入選“江蘇省示范智能車間”。
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行業大勢,集團圍繞“埋頭苦干,三年再看,信息化引領中天再出發”目標,積極開展“智慧工廠”布局,在前期兩化融合基礎上,正式啟動了信息化建設“1號工程”MES項目,并專程前往韓國浦項鋼鐵,學習ERP、MES系統設計、智能物流、ICT水平診斷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通過對標先進單位,引進、吸收前沿的信息技術,進一步推進工業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
在2019年,集團已正式啟動信息化、智能化五年發展規劃,分步改善當前業務流程,不斷深挖信息化管理的創效潛力。重點推進MES系統全覆蓋、中冠ERP系統持續優化、協同辦公、財務、人事等模塊系統升級改造,全力打造中天鋼鐵“大數據中心”,通過“一年夯實基礎,兩年開拓發展,兩年創新優化”,逐步形成中天鋼鐵智能制造、產銷協同、三流合一的立體信息化大格局,全力打造出“智慧中天”、“數字中天”。
夯實內部管理方面,集團借助信息化建設契機,同步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將管理革新與管理創效理念,植入信息化建設全過程。2018年我們集中對標學習了多家兄弟鋼企先進、高效的內部管理做法,并根據當前集團管理現狀,加快推進標準化管理、流程管理、審計管理等,確保審批流程簡單化、業務運轉高效化、責任追究嚴肅化。此外,我們按照集團化管控模式,重新劃分、厘清了集團與兩大生產公司的職責范圍——集團專注供銷一體化管控,對下屬公司實施責任制考核,為未來發展與戰略規劃定調、定向;普鋼和特鋼兩大生產模塊眼睛向內,扎根生產,集中精力提升基礎管理、產品質量和效益指標。
釋放人才活力方面,集團始終堅持“不講資歷,不分先后,論德論才,以德為先”的人才觀,堅持不懈打造人才集聚發展新高地。目前,集團干部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已占到70%以上,一大批30多歲、年富力強的同志,通過“十年人才強企戰略”、干部競聘競選制度和“三通道晉升”體系脫穎而出,人才成長渠道進一步拓寬,優秀人才的活力與干勁被全面激活。未來,集團仍將把人才戰略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提高人才服務保障能力,為集團實現更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儲備10至20年的高素質人才力量。
后續,中天鋼鐵將繼續圍繞“標準化管理落實年”主題,堅持“卡兩頭、擠中間”的管理思路,營造簡單、務實、高效的管理氛圍,追求更高的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精益管理再上新臺階,全面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以生態環保為底色,加快構建綠色產業新體系
作為負責任的地方龍頭企業,中天鋼鐵有著高度的環保自覺,很多環保工作都是提前做、自覺做,環保投入已經成為企業的第一投入。一直以來,中天鋼鐵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累計投入超120億元,先后實施了110項重點的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工程,環保舉措“水氣土”并重、“海陸空”共治,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核心競爭力。
剛剛過去的2018年,集團就一次性投入25億元全力建設環保提標技改工程。
提前推進“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工程。主要涵蓋燒結和熱電兩大系統:
一是550m2燒結機脫硫脫硝升級工程。中天鋼鐵投資1.5億元,引進江蘇首例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工藝,已于2018年11月正式運行,效果良好。燒結機機頭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集團提前26個月,成為此類裝置江蘇首家實現超低排放的鋼鐵企業,是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公布的秋冬季豁免名單中的唯一一家鋼鐵聯合企業。
二是高爐煤氣鍋爐煙氣脫硫提標工程。集團率先對純燃燒高爐煤氣的鍋爐進行脫硫治理,該工程采用石灰-石膏濕法脫硫工藝,目前整個脫硫項目已經全部正常投入使用,通過脫硫項目的運行,達到國家環保指標的超低排放標準。
不計成本、不計投入,高標準、嚴要求管控無組織排放。
為解決鋼鐵企業“無組織排放”的難題,集團投資13.5億元,實施廠區設備及環境的“棚化”、“倉化”、“網化”和封閉皮帶通廊處理,雙跨度均為115米、長252米、高46米的焦炭封閉料場于2016年12月底就已投入運行;總面積達35萬平米的原料場全封閉工程已投用,其中,550料場封閉網架跨度達172米和122米,長550米、高46米,刷新國內鋼鐵企業最大跨度封閉料場紀錄,中天將成為省內首家礦粉、焦炭、煤炭等所有原輔料全部實現封閉式管控的鋼企。
強化能源回收利用,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集團高度重視能源管理和利用,投資1.5億元建設全省示范工程能源管控中心,對全集團水、電、汽、煤氣運行優化調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年節約標煤12萬噸,創造經濟效益近7000萬元,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重點推進項目之一。
高爐煤氣綜合利用方面: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回收生產過程中的煤氣,實施低溫余熱發電、TRT余壓發電,自發電比率已提升至70%,特別是近兩年來,中天鋼鐵通過不斷引進新工藝、新技術,節約了大量的煤氣使用,為充分利用富余煤氣資源,投資5.1億元,集團在南區新建一臺135MW發電機組,提高綜合利用發電水平,該工程目前已成功并網發電。
固廢處理方面:集團投資3.75億元建成兩條礦渣微粉生產線,利用煉鐵水渣,制成的礦渣微粉,作為水泥混合材使用,能夠顯著提高水泥性能,廣泛用于大壩工程、道路工程、防腐工程等;
投資2000萬元污泥球生產線,將煉鋼二次、三次除塵灰、軋鋼氧化鐵皮、污泥全部回收,壓制成污泥球,回到轉爐內部消化。
集團正在規劃建設固廢處理中心,把每一項資源的利用率發揮到極致,做到所有固廢100%廠內循環使用。
此外,為了向社會和公眾展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綠色鋼城新形象,讓市民了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集團啟動“中天鋼鐵一日游”活動,累計接待人數超10000人,環境、設備、產品,得到了市民們的一致好評!
實現智能制造,打造綠色鋼城,是中天鋼鐵一路前行的驅動力,展望未來,中天鋼鐵將持續堅定地加快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將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戰略相融合,實現企業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實現“百年基業、綠色鋼城”的宏偉藍圖!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