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永清 趙曉敏 董 樂 梁高銘
(華菱湘鋼煉鐵廠)
摘 要 結合對湘鋼2號2580m3高爐冷卻壁破損情況研究,重點分析了2號2580m3高爐銅冷卻壁損壞原因。通過研究,認為湘鋼2號2580m3高爐銅冷卻壁破損主要與邊緣氣流發展過盛、高爐設計缺陷以及日常操作不合理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關鍵詞 高爐 銅冷卻壁 磨損 冷卻系統 爐體維護
1 引言
湘鋼2號高爐爐容2580m3,于2010年3月23日建成投產。自投產以來,爐況穩定性一般,2014年4月27日開始爐況發生波動,氣流分布失常,雖然采用了多種手段進行恢復,但效果一直不理想,高爐依舊長期處于風量不全,燃料消耗偏高、產量低的運行狀態,爐缸堆積現象日益嚴重。鑒于2號2580m3高爐長期存在的問題,于2017年5月27日開始對高爐進行中修,實施空料線停爐清理爐缸。中修之后,爐況開始逐步改善,至2018年底,高爐日產穩定在6000t以上,燃料比也降至540kg/t以內。但是隨著產量的上升,爐體冷卻壁支管開始出現破損,雖然通過上下部調節抑制邊緣氣流,加強高爐操作與爐體硬質壓入造襯維護,但是冷卻壁支管破損速率仍未緩解,部分冷卻壁支管完全損壞,爐內漏水嚴重,高爐不得不休風處理,嚴重影響了高爐的安全生產和經濟技術指標的提高。
2 冷卻壁破損情況
2.1 冷卻壁支管損壞情況
湘鋼2號2580高爐4段共有30個風口,風口標高14m,風口上方5段標高15.4m到17.9m,有44塊冷卻壁,共計176根支管。2018年下半年,隨著產量的上升,5段冷卻壁支管開始陸陸續續出現損壞的情況,每月損壞個數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到,除2019年1月無支管損壞,其它月份均有不同數目的支管破損,破損的支管均位于5段位置,且呈現集中分布的特點。
2.2 冷卻壁鉆孔結果
由于5段部分冷卻壁上的四根支管完全損壞,高爐先后多次休風,采用鉆孔裝銅棒并結合硬質壓入造襯的方式處理后維持生產。2018年10月15日,根據事先確定的安裝方案,在5段支管完全損壞的冷卻壁上選取12個點開孔安裝銅冷卻棒,開孔直徑為φ110mm,開孔后取下的部分冷卻壁如圖2所示。
5段冷卻壁原始厚度80mm,燕尾槽厚度30mm。根據鉆孔取下的冷卻壁,測量其剩余厚度,再對比原始厚度,得出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到,5段冷卻壁的磨損呈現一定的規律性,下部標高15.4m到16.4m處冷卻壁燕尾槽都完好無缺,均未磨損,而破損區域主要集中在5段冷卻壁中上部,標高16.8到17.9m區域燕尾槽均被磨平,銅冷卻壁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磨損,其中定位銷(標高17.1m)與上部的固定螺母(標高17.4m)之間是整塊冷卻壁損壞最為嚴重的區域,最嚴重的地方,冷卻壁剩余厚度不足原先70%!冷卻壁的破損區域主要集中在爐腰、爐腹交界部位,也與前人研究結論相一致[1-5]。
3 冷卻壁破損原因分析
3.1 邊緣氣流的發展
湘鋼2號2580高爐長期爐況順行差,爐內氣流不穩定,且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中心氣流不強,邊緣氣流發展。從圖3可以看到,2018年1-5月2號2580高爐邊緣平均溫度達到180℃以上,相比較下1-5月的中心氣流僅為390℃,邊緣氣流明顯發展過盛。邊緣氣流的過分發展,不利于熱制度的穩定,容易造成爐況波動失常,損壞冷卻設備,同時邊緣熱流強度的增大,造成可以形成的渣皮厚度減薄以及渣皮頻繁大面積脫落,降低了冷卻壁的壽命[6]。6月雖經過調整,弱化了邊緣氣流,但長期的邊緣氣流發展已經造成爐缸側壁溫度升高,冷卻壁受到不可逆的損壞,另外從9月開始,2號2580m3高爐產量的進一步上升,更是加劇了冷卻壁的破損速率,導致從2018年9月開始,2號2580m3高爐冷卻壁支管開始出現損壞,威脅爐缸運行安全。
3.2 高爐設計的缺陷
目前國內2000m3以上的薄壁高爐的爐腹角一般在74-75℃居多,而湘鋼2號2580m3高爐爐腹角達到79°10′37",在高爐設計之初,湘鋼2號2580m3高爐的爐腹角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爐腹位置不容易掛住渣皮,集中表現在邊緣水溫差居高不下。如圖3所示,在正常生產時,2號2580m3高爐水溫差維持在6℃以上的水平,2018年1-5月,邊緣水溫差一度達到9℃以上,爐腹渣皮穩定性明顯變差,銅冷卻壁熱面渣皮頻繁脫落后,將導致銅冷卻壁溫度升高,加之爐料的膨脹,使得銅冷卻壁被嚴重磨損,久而久之,銅冷卻壁逐漸減薄[7]。失去了渣皮的保護,冷卻壁直接受到高溫煤氣流、渣鐵接觸沖擊,長期經受機械磨損與化學侵蝕的破壞,爐腹部位的熱負荷增大,致使冷卻壁局部水管發生破損,雖經過封堵搶救,但冷卻強度的下降不可避免,導致冷卻壁壁體溫度升高,進一步惡化了冷卻壁的掛渣能力,大大縮短了冷卻壁的壽命。
3.3 操作的不合理性
由于邊緣氣流的發展,湘鋼2號2580m3高爐熱效率較低,2018年煤氣利用率維持在40%左右的水平,消耗偏高。同時爐況不穩,邊緣多次出現氣流,高爐熱制度不易把握,為穩定熱制度,2號2580m3高爐采取了大量噴吹煤粉的操作方式,2018年平均煤比達到了150kg/t。筆者認為,在原燃料條件一般的情況下,采用高煤比的冶煉方式并不可取,因為大量噴吹的煤粉,容易壓迫循環區,使循環區縮小、下料活躍的焦炭漏斗區域變小,會導致爐缸中心方向的氣流受阻,容易形成邊緣氣流,不利于冷卻壁的維護。另外,從循環區附近吹出的粉末,容易集中到死料堆形成低透液區域,阻礙鐵水及爐渣透過死料堆,使得爐缸邊緣的渣鐵流量增加,也會進一步加劇爐缸的沖刷,不利于高爐的長壽。
4 結論
通過對湘鋼2號2580m3高爐冷卻壁破損研究,從銅冷卻壁破損形貌及破損原因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
(1)湘鋼2號2580m3高爐氣流分布不合理,邊緣氣流發展過盛,高溫高速的煤氣流帶著焦炭劣化后產生的粉末對爐墻產生沖刷作用,導致邊緣熱流強度增大,渣皮變薄,冷卻壁出現磨損。
(2)由于高爐的設計缺陷,5段冷卻壁不易掛渣,失去渣皮的保護,湘鋼2號2580m3高爐冷卻壁長期直接接觸高溫煤氣流的沖刷與渣鐵接觸沖擊,致使冷卻壁局部水管發生破損,加劇了冷卻壁的破損速率。
(3)原料條件尤其是焦炭指標一般的情況下,2號2580m3高爐采取高煤比的冶煉方式并不可取,大量噴吹煤粉短期雖能補充熱量,但是長期噴吹導致爐缸中心氣流受阻,促進了邊緣氣流的發展,不利于冷卻壁的維護。
(4)邊緣氣流的發展,會加重邊緣氣流對冷卻壁的沖刷,特別是湘鋼2號2580m3高爐存在設計缺陷,不易掛渣的情況下,更應該避免采用過度發展邊緣氣流的操作方式。
5 參考文獻
[1] 鄧勇,焦克新,張建良,等.高爐銅冷卻壁損壞的原因及解決對策.2017,36(4):10-15.
[2] 張建良,楊天鈞,王筱留,等.鋼鐵冶金分學科發展:煉鐵//[C].2012-2013冶金工程技術學科發展報告,北京,2014.
[3] 魏麗.我國高爐使用銅冷卻壁10年來的回顧[J].煉鐵.2012,31(3):13-16.
[4] 康磊,車玉滿,王寶海,等.高爐銅冷卻壁取樣研究及破損原因分析,2014,49(12):28-32.
[5] 佘京鵬,陳鋼,許領舜,等.對高爐銅冷卻壁應用特性的幾點認識[J].煉鐵.2012,32(4):22-28.
[6] 郭光勝,張建良,劉彥祥,等.湘鋼1號高爐銅冷卻壁破損機理研究.2016,35(3):19-24.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