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邢鋼3#高爐(容積420m3)悶爐開爐,采用輕負荷、大渣量、鐵口埋氧槍等措施,復風過程順利,開爐后爐況穩定順行,本文對此次高爐悶爐復風過程進行了總結,對以后悶爐復風操作具有指導借鑒意義。
關鍵詞 悶爐 開爐 總結
1 前沿
邢鋼3#高爐爐容420m3,有風口14個,鐵口1個。由于環保限產影響,3#高爐于11月27日悶爐4天,悶爐前做了詳細的悶爐預案,確保休風料位置準確,開爐前做了大量的準確工作,開爐過程中根據當時爐況特點及時調整操作,實現了安全、有序、順利復產。
2 悶爐過程
2.1 休風料結構
11月27日8:00接到悶爐通知后,停吃塊礦,減煤比至6h/t,退負荷燃料比上提10kg,堿度下調0.01。9:10開始下悶爐料。
負荷料為礦批8t,料制2p↓2k爐溫3.0%計算堿度0.93,全爐焦比2.28t/t、全爐堿度R2:0.65(爐溫按照3.0計算)
(1)在下料過程中,為控制爐頂溫度,11:00后減風110kpa,后因爐溫大幅度上升,料線運動差,基本靠坐料下料,到16:45休風停爐,實際下料320m3,凈焦到達風口。
(2)休風后摘下直管用炮泥、擋板堵好風口,外面抹上黃油防止進風,按照長時間休風降低高壓水、常壓水壓力,安排每2小時檢查一次風口及冷卻設備狀態,爐頂大放散開一半,做好休風時保溫工作。
3 復風前準備工作
3.1 人員安排
四班人員編為兩班兩倒,爐前24小時配備大小勾機司機各一名。
3.2 工機具安排
(1)爐臺下準備水渣圍墻,以備開爐初期放火渣,且實業隨時對火渣進行及時清理。
(2)送風前大小勾機備到爐前,以備待用。
(3)對爐前氧氣帶、膠管檢查更新,準備好接鐵口吹氧管用的三個風管及一個氧管。
(4)爐前勾頭、直管、中小套、氧氣管、捅風口釬子、電焊線等準備。
3.3 開爐準備
(1)開爐前一天安排燒鐵口至見紅后用炮泥封堵。
(2)決定采用4個風口,即鐵口兩側13#、14#、1#、2#風口送風,摘下14#風口小套,掏出紅焦炭后,放入劈柴,其他風口均見紅。
(3)12月1日15:00鐵口埋入吹氧管,17:00因鐵水流出燒壞吹氧管,繼續燒鐵口,17:58高爐送風。
4 復風操作
12月1日17:58送風100kpa,鐵口開始噴煤氣,頂溫上升很快,18:18引煤氣,19:00開始富氧1000m3/h,20:45沒有料線坐料2.6m,期間開兩次鐵口,見風,噴出碎焦炭,仍無渣鐵,21:28風口燒穿,高爐緊急休風,排查發現14#風口中套、大套燒壞。
中大套損壞部位為中套下部與大套內加工面向外燒損,之后組織更換大套,因燒大套時燒壞爐皮法蘭,維修焊補法蘭時間較長,2日23:00大套安裝到位,3日4:36高爐送風。
4.1 過炭包前操作情況
本次送風開1#、2#兩個風口,送風風壓70kpa,6:00送氧600m3/h,因送風前燒鐵口,送風后鐵口一直透氣,未堵鐵口,7:12鐵口見渣,7:55堵口。
考慮到大套漏水較多,送風后先集中加焦19t,硅石1t,蛇紋石1t,后走礦批8t,料制pkpk(燒結礦3400kg、球團600kg,焦炭1900kg、硅石200kg、蛇紋石80kg,焦比756kg/t,爐溫3.0%計算堿度0.98),料線1.4m,同角25.5°。
4.2 過炭包后操作情況
6:40加風150kpa,后根據頂溫使用風壓,7:30加負荷燃料比668,爐溫1.5,堿度1.05走9批。7:30捅開5#風口,10:05捅開9#風口,達到9個風口送風。10:00再次加負荷燃料比648,爐溫1.2,堿度1.1。
13:28因9#小套下部燒壞,休風更換,重新堵9#風口,處理12#、13#風口時發現套眼前有凝鐵,燒氧氣處理,14:58送風,16:05左右13#風吹開,648燃料比走23批后,16:40變5t煤的送煤負荷,燃料比592,爐溫0.7計算堿度1.18,走15批后21:20加負荷至570kg。
5日2:10捅開12#風口,6:30捅開9#風口,7:00變3P2K,礦批12t,加煤比7t/h,爐溫按0.5計算堿度1.23,因限產8#風口一直未捅,至此高爐恢復正常操作。
5 經驗教訓
5.1 本次悶爐復風基本順利,恢復速度較快,有幾方面原因:
(1)開爐前準備工作到位,所需的工器具提前備到場,火渣溝經過改造后,使用效果較高,渣鐵清理方便,沒有影響爐前出鐵,為縮短出鐵間隔提供了保障。
(2)提前安排燒鐵口,在送風前鐵口埋吹氧管,風口和鐵口之間通道暢通,送風后鐵口一直處于透氣狀態,送風約2.5小時后鐵口開始向外流渣。
(3)復風后加焦量足夠,因大套漏水送風后再次加焦19t進行熱補償,為后期爐缸熱量快速恢復奠定了基礎。
(4)爐前組織得當,基本都是一具備條件就出,沒有很長時間的鐵間隔,保證了爐況的穩定順行。
(5)爐內操作包括加負荷、加風以及開風口時機把握都較好,沒有造成爐況反復,爐溫一直穩步下滑,沒有長時間高爐溫,粘溝粘罐時間較短,降低了爐前勞動強度。
(6)此次順利復風也離不開廠領導和各科室車間的指導、支持。
5.2不足之處:
(7)休風前爐溫大幅度上升,多次坐料,爐況順行差,第一次復風后,因爐缸熱量差,渣鐵滲透性不好,造成大、中套損壞,燒大套時,人員缺乏經驗,燒壞了爐皮法蘭,僅焊補法蘭耗時10小時,更換大中、套共計耗時31小時,延長了送風時間,所以仍需重視休風前的爐況維護工作。
(8)因大套漏水,造成12#、13#風口區域爐缸不活,風口前有凝鐵,捅不開,11#風口吹開,捅9#風口時考慮不全面,因爐缸不活,9#風口小套下部燒壞,再次休風。
(9)事后從中套水溫差反映來看,8-13風口爐缸區域不如其他風口活躍,所以選擇捅風口前應綜合考慮,盡量避免因此處爐缸不活,捅開后燒壞小套的情況。
(10)變送煤負荷后,堿度調整較早,4日夜班爐溫短時間下不來,堿度偏高,不利于爐況順行。
總之此次復風基本順利,爐況穩定,沒有反復,順利實現快速達產,值得以后吸取經驗及借鑒。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