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高爐休風后的快速恢復,是高爐最基本的操作技術之一。它不僅直接影響高爐的增產降耗,而且對高爐爐況的連續穩定順行影響巨大。本文結合某845m3高爐,從短期休風、長期休風和無計劃休風三個方面,對高爐復風操作進行總結和分析
關鍵詞 高爐休風 快速復風 實踐
1 前言
某845m3高爐2016年8月31日大修后開爐,高爐開爐以后在現有的原燃料條件下(見表1、表2、表3),通過不斷提高操作水平,實現了高冶強下的長周期順行,各項指標也不斷優化(見表4)。
2 短期休風快速恢復
2.1 短期休風的休風操作
短期休風要求休風前爐況穩定順行,渣鐵物理熱充足,流動性良好。休風前出盡渣鐵,空噴鐵口,提前停煤,低壓時間不低于10分鐘,防止開放散溢煙造成環保事故。2月16日夜班6:30發現6#小套燒壞,計劃8:30左右休風更換。8:10鐵口來風,高爐開始停煤、停氧,減風100kpa,8:20風壓50pa,常壓操作。8:30高爐休風操作完畢。
2.2 短期休風的復風操作
短期休風的復風操作要求全風口作業,無需堵風口;礦批負荷不變;復風后一次加風到熱風壓力40~50kpa開始引煤氣;引煤氣后一次加風到全風壓的70%,頂壓按照風壓的50%控制;料動后開始上料噴煤,起始煤量為正常煤量的30%;穩定5-10分鐘后加風到正常風量的80%,頂壓按照風壓的55%控制,煤量為正常煤量的70%,富氧量逐步加到正常氧量的50%。正常要求30分鐘內各操作參數達到休風前的水平。2月16日9:05風口更換完畢,高爐復風。復風后的主要操作參數見表4。
3 長期休風快速恢復
3.1 休風工藝方案制定
根據生產檢修計劃,高爐2017年3月21日8:00~20:00計劃檢修12個小時,休風前爐況順行穩定,各主要參數在較高水平上運行,綜合負荷穩定,爐缸活躍程度較好,料尺整齊無偏尺現象,煤氣利用率穩定,中心、邊緣氣流分布合理。
休風前確保爐況順行,20日22:00每批加焦200kg,后期視爐溫適當降低煤比,[Si]控制0.25%-0.35%,鐵水物理熱達到1490℃以上,保持到休風。
3.2 休風料的組成
21日夜班根據爐溫及負荷情況適當減煤,21日4:30加凈焦10噸,6:00加凈焦10噸,以補充休風過程中損失的熱量和復風時爐缸熱量的及時恢復,后續根據爐溫及料速調整煤量和降低二元爐渣堿度,要求實際R2在1.10-1.15,鐵水含硫0.02%~0.035%。6:00將礦角同縮1.5度。
3.3 休風注意事項
保證高爐穩定順行,堿度在操作方針下限,風壓小于360KPa,壓差小于160KPa, 休風前確保爐內渣鐵出凈,中夜班加強爐況判斷和調節,避免崩滑料和懸料,保證充足的物理熱。
為確保正頂正常點火及檢修需要,頂溫控制在200-250℃。休風后30分鐘內必須點著火。
3.4 休風操作
19日夜班7:25,鐵口來風,爐內停氧、停煤開始減風同時撤頂壓,7:55冷風壓力減至50KP,切煤氣,8:01休風完畢。休風后爐頂點火,風口全部堵泥密封。
3.5 復風操作
(1)復風前堵2個風口(5#和15#),選擇在無鐵口的對稱方向,風口面積為休風前的80%。
(2)19:42送風后,集中加入凈焦2批,共17噸,休風前的輕負荷、礦批、維持不變,礦角退1.0°
(3)送風后一次性加風至80KPa后,19:47引煤氣。
(4)19:58一次性加風至170KPa,約為正常風壓的50%-60%,頂壓按照風壓的50%控制,觀察爐內壓量關系和探尺動作,此時爐內出現風壓爬坡、風量持續萎縮且探尺不動,20:15集中減風20KPa,20:23壓量關系走開探尺開始動作,恢復加風。
(5)20:28上料并開始噴煤,小時噴煤量初期速率按照10t/,后加逐步至20t/h,操作燃料比按照高于正常燃料比5-10Kg/t水平控制,同時開始富氧2500m3/h。
(6)21:20加風至305KPa,達到正常風壓的85%,此時料線深度2.5米,穩定爐內壓量關系,并趕料線,小時煤量加至23t/h,已接近正常煤量90%,富氧至5000m3/h,為正常氧量的55%左右。具體恢復進程見表5。
4 結語
高爐在短期休風中,通過合理的操作,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爐況恢復,盡可能將休風造成的產量損失降到最低;在長期休風復風操作中,通過合理的堵風口,調整堿度,加入凈焦,確保爐缸活躍,渣鐵物理熱充沛,實現復風后爐況的快速恢復。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