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首鋼長鋼8#高爐(1080m3)非計劃休風59.3h,快速恢復實踐過程進行了總結。通過采取爐體保溫,加入足夠凈焦,偏堵風口,集中單鐵口出鐵等措施,實現了爐況快速恢復。
關鍵詞非計劃休風保溫偏堵風口快速恢復
1 前言
首鋼長鋼8#高爐于2012年2月大修后開始二代爐齡,設有2個鐵口、20個風口,高爐長期穩定順行。2017年11月15日因動力廠電器系統UPS故障導致三萬制氧機停機,8#高爐于15日05:20分休風至17日16:36分開風,非計劃重負荷停產時間長達59.3h。通過采取爐體保溫,加凈焦,偏堵風口,集中單鐵口出鐵等措施,實現了爐況的快速恢復。
2 高爐非計劃休風前的狀況
首鋼長鋼8#高爐非計劃休風前爐況穩定順行,爐料結構穩定,爐內壓量關系適宜,煤氣流穩定,爐缸活躍,爐溫充沛,渣鐵流動性好,焦炭負荷4.55,全負荷3.16左右。(見表1、表2、表3)
3 非計劃休風后采取的保溫措施
由于高爐突然休風,且非計劃休風時間長不確定,為了減少高爐熱量散失,特別是減輕爐缸冷化程度,故采取以下措施:
(1)檢查更換損壞冷卻設備,防止向爐內漏水。
(2)休風后,立即對風口進行密封,采取方法:一磚一泥,外部抹黃油;一個小時巡檢一次,發現漏風的風口立即堵好。
(3)控制爐底水量至最小,風口及以上冷卻設備水壓水量減至一半,后又根據各段冷卻壁的水溫差逐步將水量控制到最小,以不斷流為止,爐皮打水及時關掉。
(4)爐頂上下密處于關閉,休風8小時候關閉其中一個爐頂放散閥,減少爐內抽力。
(5)密切關注休風期間,爐內變化情況:
a.15日14:25 、15:03發生兩次爆震,經檢查是氣密箱漏水,關嚴氣密箱水后,沒有再發生爆震。
b.保溫期間雷達料線變化情況(見圖1)
4 復風前的準備工作
由于非計劃休風時間較長,且休風前負荷較重,制定方案時,預計難度較大,按照爐缸大涼甚至凍結來處理。
4.1 集中加焦炭
按爐缸體積一倍集中加凈焦100t,后序加輕負荷。(見表4)
4.2 偏堵風口
送風風口為北鐵口兩側共8個風口。提前2小時捅開所有風口的堵泥,標準為見紅焦炭,重新堵好需要堵的風口標準不捅不開。
4.3 加強出鐵管控
以及時排凈渣鐵為主,組織爐前人員兩班制,現場準備兩臺挖掘機,安排爐前北鐵口單鐵口出鐵,在恢復爐況過程中,出鐵間隔30分鐘左右,鐵口深度2300-2400mm,鐵口孔徑依次使用80#、70#、60#打開鐵口。
4.4 加強冷卻系統管控
恢復爐況期間配管工每半個小時巡檢一次風口運行狀況,測量一次風口水溫差,并及時匯報作為爐內開風口依據之一。
5 爐況快速恢復
5.1 送風操作
高爐于11月17日16:36分開風,送風風口為北鐵口兩側共8個風口,風量500m3/min,17:20 -17:31 出第一次鐵,放紅渣11分鐘來風,堵鐵口。第一爐鐵物理熱1399℃,生鐵中硅0.23%,硫0.116%。19日19:55分,打開南鐵口,南北鐵口交替使用。至20日16:30分,風口全開,爐況基本恢復正常,日產鐵量2487.6噸(見表5)。
5.2 料制調整
根據爐況恢復程度,逐步調整料制。(見表6)
6 結論
(1)此次非計劃休風雖然時間長,但休風前爐況順行,爐溫適宜,渣鐵基本出盡,休風后采取的保溫措施得力,因此未形成大涼,為順利復風,盡快恢復奠定了基礎。
(2)開風前打算使用氧槍燒鐵口部位,在燒鐵口過程中流出渣來,實際沒有試用成。通過燒鐵口,使我們了解到爐缸當時的狀態,為制定后續的恢復方案提供了重要參考。
(3)本次恢復爐況主要任務是加熱爐缸,順利排出渣鐵。從大涼的角度考慮制定方案,集中裝入足夠量的焦炭,以提供加熱和化開爐缸所需的熱量。操作時根據恢復進程適時有計劃、有依據地調整正常料加循環焦炭和加硅石的數量,爐渣堿度保持在1.07-1.19范圍,從爐況恢復來看,效果非常好。
(4)在恢復爐況過程中,爐前出鐵間隔30分鐘左右。前期恢復以爐前操作為主,爐內操作必須考慮到爐前的排渣鐵能力。后期恢復時,重心逐步轉到爐內操作,需要繼續抓好爐前出鐵管理。鐵口深度不能過深,鐵口應盡量開大一些。
(5)本次恢復過程中通過加強風口管控,制定巡檢制度,未出現漏風口,避免反復,一次恢復成功。
7 參考文獻
[1]周傳典.高爐煉鐵生產技術手冊.2003.
[2]劉云彩.現代高爐操作.2016.
[3]王筱留.鋼鐵冶金學.2012.
[4]孟祥禮,劉立勇.邢鋼2#高爐無計劃休風爐況快速恢復實踐.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