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龍鋼公司5#高爐2014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該高爐自開爐投產以來下長期穩定、順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技術指標。2017年2月14日因高爐主皮帶撕裂被迫無計劃休風40小時,復風后高爐實現了快速恢復。
關鍵詞 高爐 無計劃休風 快速恢復
1 前言
5號高爐于2014年12月31日點火投產,有效容積為1800m3,采用PW型串罐式無鐘爐頂、軟水密閉循環、TPT發電及干法布袋煤氣除塵等先進工藝;高爐共設計2鐵口,26個風口、采用3座頂燃式卡魯金熱風爐確保1200℃風溫。該高爐自投產以來下長期穩定、順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技術指標,最好月產量達到149025t,利用系數2.67t/m3d,焦比360kg/tfe,燃料比510kg/tfe。2017年2月14日2:00因高爐主皮帶撕裂,被迫休風處理到恢復送風長達40個小時,現將恢復進程予以探討。
2 無計劃休風
2.1 休風前爐況穩定,各參數如下:
裝料制度C38.5236.8235232.9230.5227.9225.12135O38.5336.8335332.9330.5327.92,礦批 52.5T, 焦炭負荷4.23,風量3420m3/min,熱風壓力390kp,頂壓230kp,煤32t/h,富氧9500m3/h,料線1.3m,風溫1180℃,物理熱1502℃,鐵水[si]0.2%,鐵水[s]0.034%。
2.2 休風操作
14日2:00主皮帶撕裂,上料中斷,此時北場正在放鐵。2:30停氧,同時減風,3:00停煤,3:40切煤氣,3:45休風。休風后封堵所有風口減少風口進風量。此時料線8.0m(正常料線1.3m)。休風后控制水壓,水量為正常生產的2/3。
3 恢復送風
主皮帶處理到次日(15日)20:00已能啟動運轉,處理時間長達40個小時。
3.1 送風前準備工作
確認各系統檢修后達到送風條件,各系統設備調試正常。20:05送風,20:25引煤氣。
3.2 方案確定(制度,參數選取)
(1)送風風口情況,送風時堵3#、6#、9#、12#、16#、19#、22#、25#風口。各風口布局見表1.
(2)制度選取C35332.9230.5227.9225.12134O32.9330.5327.92 ,當時料線9.0m自動補償。
方案一:8CCO,負荷1.0,不加凈焦;
方案二:礦批26T,負荷1.6,不加凈焦。
(3)初步風量定位正常風量50%(1700m/min)確保風速。根據接受風量情況,及料線,逐步恢復。
(4)出渣鐵確定。選取北場鐵口單鐵口出鐵,臨時性走干渣,無計劃休風重負荷,爐缸熱量欠。待爐缸熱量充沛,渣流動性好考慮走水渣。
4 恢復過程
4.1 恢復中各參數選取
裝料制度采用C35332.9230.5227.9225.12134O32.9330.5327.92 ,礦批26,負荷1.6,爐料結構高堿燒結礦76%+低堿燒結礦15%+混塊礦9%。運行13批,礦批32T,負荷2.46;爐料結構:高堿燒結礦73%+低堿燒結礦15%+混塊礦12%; 16批時制度調整C36.8235232.9230.5227.9225.12135O35332.9330.5327.92 ,運行總料批30批,礦批36T,負荷3.0;運行到送風后45批,礦批40t,焦炭負荷3.33。初步風溫960℃,因無計劃休風,后期全送,盡熱風爐最大能力送風溫,以最快提高爐缸熱量確保渣鐵流動性。
4.2 恢復進程中各參數變化(見表2)
4.3 恢復中出現的問題
因無計劃休風時間過長,初期渣鐵溫度欠,只選擇北場出鐵,渣流動性差,鐵前準備時間過長,渣鐵不能及時排出,導致加風過緩。2月16日6:15發現18#風口小套下部滲水確認燒損,7:38發現4#小套燒損,9:40又發現1#小套燒損。經研究決定于下午15:00計劃休風更換,同時調整了風口面積。
4.4 二次休風
二次休風后19:00送風,起步礦批40t,負荷3.33,吸取前期渣鐵不能及時排出燒套,在渣鐵溫度充沛,及時投用南場,為加風創造條件。二次休風恢復期間礦批選定及各參數變化見表3,于2月18日恢復到休風前正常參數。恢復后每天高爐參數情況見表4.
5 無計劃休風恢復幾個原則問題
5.1 快速提起爐缸熱量
休風之前重負荷,風溫根據熱風爐情況盡最大能力送,輕負荷下來之前,風溫是重要的提爐溫措施。
5.2 加風問題
復風后要選擇合適的送風參數,風壓不能過低,風量不宜過小,確保熔化的渣鐵不在風口前積聚。復風后送風至80kPa,穩定后引煤氣。然后逐步(30min)加風到180-200kPa(所開風口數目*平均熱風壓力的70%)料動后趕料線,料線到2.5m時加風至220-250kPa(所開風口數目*平均熱風壓力的95%—100%)。風壓220-250kPa運行至趕上料線后20批料,再視捅風口情況按風速190m/s控制加風,每捅一個風口就增加正常時每個風口平均的風量。加風應先慢后快,循序漸進。選擇合適的時機、分階段、依據爐況的接受能力進行,不能盲目操作。
5.3 出鐵時間的選擇
復風后爐前工作對整個爐況的恢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復風后的第一爐渣鐵比正常生產時的出渣鐵要困難一些,休風時間越長,越困難。如果開鐵口過早,爐缸渣鐵沒有充分加熱,渣鐵量小并且流動性差,淤積在渣鐵溝,將增加爐前的工作量。如果開鐵口過晚,料柱透氣性差,高爐受憋,將影響加風進程,不利于爐況的恢復,同時也可能造成許多不確定的生產事故。當理論出鐵量是正常鐵量的1/3時開始組織爐前開鐵口。之后視爐內情況決定出鐵時間,以爐內不憋壓為原則,如有可能就按正常生產時的出鐵時間,以利于生產組織,防止出鐵時間錯亂,鐵水罐不能按時到位,影響恢復。
6 結語
針對這次2月14日5#高爐上料主皮帶撕裂無計劃休風恢復,我們總結出以下心得。
(1)在恢復參數上為避免過熱行程爐況反復,可以不加凈焦。
(2)前期鐵口難開,渣鐵不能及時排出,導致頻繁燒風口,二次處理時吸取教訓,確保了后期的快速恢復。
(3)在恢復處理時生產組織要為高爐快速恢復創造條件。
(4)操作思路要敞開,不能受過去保守思想的束縛,在不違背原則前提下敢于嘗試,敢于突破。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