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言
中國不銹鋼工業化生產開始于1952年,60多年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的跨越。其中,冷軋生產開始于1996年,發展至今,大約70%的不銹鋼轉化成了冷軋板帶,成為市場消費的主要產品形式。目前,中國不銹鋼消費量和產量均為世界第一,正在經歷由大到強的蛻變。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也凸顯出一些問題。
2 不銹鋼冷軋粗放的過去。
2.1 自主創新水平不高。
自主創新投入長期不足,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較低,創新引領發展能力不強,尚未跨越消化吸收、模仿創新的老模式。創新載體分散,資金、設備、人才等資源重復配置,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不足,部分關鍵高端不銹鋼品種還需依賴進口。
2.2 節能環保投入較少。
裝備水平參差不齊,節能環保投入歷史欠賬較多,有些企業還沒有做到污染物全面穩定達標排放,節能環保設施有待進一步升級改造。
2.3 企業經營有待規范。
違反環保、質量、安全、土地法規的違法違規產能仍然存在,擾亂了市場秩序。低效產能和僵尸企業難以市場化退出,加劇了行業的惡性競爭。
3 不銹鋼冷軋進步的現在。
經過多年的積累,中國現在已建成全球產業鏈的不銹鋼工業體系,提供了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絕大部分不銹鋼材料,產品質量日趨穩定,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3.1 生產能力和表觀消費的增長。
根據協會統計預計數據,中國不銹鋼粗鋼產量由2010年的1347萬噸增加到2016年的2680萬噸,年均增長16%,基本滿足了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對不銹鋼的需求。同時,國內不銹鋼產量與表觀消費量逐漸趨于穩健增長,預計2017年不銹鋼表觀消費量增長10.5%左右。
3.2 產品用途和質量的提升。
不銹鋼企業由單一的工序發展為全產業鏈生產,關鍵不銹鋼品種生產取得了突破,發展出了由高鎳到節鎳的奧氏體不銹鋼,超純鐵素體不銹鋼,多合金化高強耐蝕的雙相不銹鋼等多種實用性不銹鋼,已經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機械零件、汽車配件、家電零配件、廚炊餐具、醫療器械、化工容器、高鐵船舶及航空等領域。
3.3 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的提高。
不銹鋼冷軋品質的需求推動著工藝進步和設備革新。中國不銹鋼冷軋后發優勢,主體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比如:軋機方面,二十輥單軋機普遍使用;連軋機則從奧鋼聯在聯眾的森吉米爾型三機架多輥軋機,德盛的X-HIGH型四機架十八輥連軋連退機組,西馬克在太鋼的Z-HIGH型五機架十八輥連軋連退機組,普銳特在北海誠德的X-HIGH型五機架十八輥連軋機組,乾冶在佛山誠德新材料的S6型六機架十八輥連軋機組,都是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的表現。同時,連軋機使用的無帶頭軋制技術高產高效,從單軋機的10萬噸/年躍升到連軋機的70萬噸/年。
冷帶退火機組的設備也是突飛猛進,集脫脂、退火、酸洗、拉矯和平整于一體,發展出更優的控加熱、控冷卻、控酸洗技術,一貫制生產管理技術,新一代冷軋流程在企業的應用,實現了由常規的80TV生產能力到150TV生產能力的發展,也實現了工藝速度由100m/min發展到200m/min,單條機組年產能達到50萬噸以上。
3.4 環保處理技術和設備的發展。
冷軋環保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不處理和簡單處理,企業排放的污染物經過簡單處理甚至不處理就排放到自然環境中,給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第二階段為達標排放,在環保政策的要求下,企業配套了環保處理設備,生產排放的污染物經處理后達標排放到環境中去。這樣雖然減少了環境污染,但是各種資源未能循環利用。第三階段為精細處理和深度處理初步結合,隨著反滲透膜、離子交換技術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酸回收、中水回用等環保新工藝成功應用,企業可實現部分資源的回收利用,但是大部分還是被排放到環境中。第四階段為海水淡化、結晶蒸發等技術有效結合,廢水實現零排放。即所有的生產廢水經過處理后全部回用到生產線,最終只有少量的鹽份作為化工原料被分離出來。其中,北海誠德與上海諾天聯手打造的水處理和零排放系統,成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
3.5 信息化和工業化的發展。
不銹鋼冷軋行業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逐漸建立產品規范與制造規范體系,快速響應市場,高效銷產協同,實現自動化的生產組織和數據采集、精細的生產控制和物料跟蹤以及有序規范的生產管理,支撐企業的采購、銷售、生產、質量、發貨、財務、成本等業務運作,使企業管理更加透明化、精細化和規范化。
4 不銹鋼冷軋智能綠色的未來。
目前,國家經濟發展步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進入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階段。隨著不銹鋼冷軋產能增長,品質、成本、環保自然淘汰落后,促使不銹鋼向高端發展。不銹鋼冷軋行業,既面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結構調整和需求升級等方面的重大機遇,也面臨需求下降、產能過剩及有效供給不足等方面的嚴峻挑戰。“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對不銹鋼冷軋品種、質量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升級,為不銹鋼行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4.1 以智能技術發展為方向。
智能技術發展推進不銹鋼冷軋管理和設備升級。包括1、生產工藝關鍵技術:智能化無人工廠,超快速冷卻技術,節能高效軋制及后續處理技術。2、產品質量關鍵技術:全連續自動跟蹤產品表面質量缺陷檢測技術,全流程工藝質量數據集成和質量在線綜合評價技術,產品工藝質量參數采集與存儲、追溯分析技術,產品質量交互分析與異常診斷技術。3、智能制造關鍵技術:關鍵工藝裝備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機器人應用技術,生產制造流程多目標實時優化在線運行技術,關鍵工藝裝備智能故障診斷與維護大數據系統,協作制造信息集成技術。
4.2 以綠色生產為方向。
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發展重點包括能源管控中心、綜合污水再生回用等,冷軋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積極研發、推廣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不銹鋼。
4.3 以創新和創造為方向。
強化創新主體方向,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和創造力,以破解不銹鋼冷軋材料研發難題為突破點,全面引領不銹鋼冷軋行業提升進步。
4.4 以產品質量和品牌為方向。
強化質量主體方向,以提高產品實物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為核心,加強質量提升管理技術應用。采用清潔不銹鋼冷軋生產、精準軋制、產品質量管理一貫制等質量提升技術,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和裝備,減少人為因素對質量控制的影響,提高不銹鋼產品實物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時加強品牌建設,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建立以質量為中心的品牌體系。
4.5 以發揮企業自律為方向。
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要求,理性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加強協商自律,避免無序低價惡性競爭。發揮不銹鋼行業組織作用,著眼共同利益,維護行業間的良性公平競爭,建立產品服務標準和監督制度,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提供優質規范服務。
中國不銹鋼工業化生產60多年,前30年“蓄勢待發”,后30年“快速飛躍”,從解放前的“手無寸鐵”到今天的“不銹大國”,涌現出一批規模龐大、工藝裝備先進、品種規格全面,更有從紅土鎳礦冶煉到冷軋全流程覆蓋的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而中國不銹鋼冷軋產業發展20年也正是占盡后發優勢,世界先進設備率均是先使用,先進生產工藝技術則是拿來主義,環保處理技術不斷取得進步和突破。“歲月輪回鋼不銹,日新月異品質優。百舸爭流奮爭先,產業報國凱歌奏。”中國不銹鋼產業經歷了高速增長的時代,接下來就是需要下大力氣推動科技創新驅動產品升級、不斷提升服務型制造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鏈競爭力,加快步伐實現由不銹鋼大國向不銹鋼強國的轉變。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