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針對湘鋼1 號、4 號高爐在大修投產(chǎn)2 年后均出現(xiàn)的爐缸側壁溫度偏高現(xiàn)象,采取上部強化中心氣流,下部縮小風口面積、提高風速和鼓風動能,減輕鐵水環(huán)流對爐缸碳磚的沖刷,提高爐缸冷卻強度和釩鈦護爐等措施,將爐缸側壁溫度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在確保爐缸安全生產(chǎn)的前提下,獲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技術指標。
關鍵詞: 綜合護爐技術; 爐缸側壁溫度; 含鈦爐料; 冶煉強度
0 前言
湘鋼共有4 座高爐,其中1 號、2 號高爐容積2 500 m3,3號、4 號高爐容積1 800 m3。1 號高爐于2015 年6 月5 日大修后點火開爐, 2017 年5 月開始護爐; 4 號高爐于2013 年2 月1 日大修后點火開爐,2014 年12 月開始護爐。1 號和4 號這兩座高爐都是投產(chǎn)不到2 年爐缸側壁溫度就開始大幅上升,給鐵廠的生產(chǎn)組織帶來了較大困難。如何在護爐的情況下維持較高的經(jīng)濟技術指標已成為目前湘鋼煉鐵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1 爐缸結構及侵蝕現(xiàn)狀
1. 1 爐底爐缸結構
1 號高爐爐底、爐缸為碳磚加陶瓷杯復合結構,爐底冷卻方式為水冷,爐底碳磚共4 層,其中石墨磚2 層、微孔碳磚2 層; 側壁碳磚共11 層,下面8 層為超微孔碳磚,上部3 層為微孔碳磚。陶瓷杯結構: 下部中間為剛玉莫來石,杯壁及下部邊緣為微孔剛玉。
4 號高爐爐底爐缸為碳磚加陶瓷墊復合結構,爐底冷卻方式為水冷,爐底碳磚共4 層,底部3 層為國產(chǎn)半石墨質高爐碳磚,第四層為微孔高爐碳磚,側壁碳磚為美國UCAR 小碳磚。陶瓷杯結構: 下部為2 層國產(chǎn)陶瓷墊磚,圓周為高鋁磚,整個杯壁為粘土磚。
1. 2 爐缸侵蝕現(xiàn)狀
1 號高爐于2015 年6 月投產(chǎn)后實現(xiàn)了快速達產(chǎn)達效,產(chǎn)量在6 300 t /d 左右。2015 年11 月—2016年3 月爐況出現(xiàn)波動,產(chǎn)量維持在5 000 t /d 左右,在此期間爐缸側壁溫度一直穩(wěn)定。2016 年7 月后產(chǎn)量逐步提升至6 500 t /d,側壁溫度上升至300 ℃。
2017 年4—6 月產(chǎn)量維持在7 000 t /d 左右,在此期間,1號高爐爐缸側壁( 3 號風口方向,標高7. 198 ~8. 05 m處) 縱向三層溫度急劇上升,由400 ℃上升至740 ℃,接近爐缸碳磚溫度警戒值。
4 號高爐在投產(chǎn)后爐況一直順行穩(wěn)定,日均產(chǎn)量在4 600 t /d 左右, 2014 年12 月鐵口附近24 號風口下方( 標高8. 397 m 處) 冷卻壁溫度超過700 ℃,隨后爐缸其他部位( 主要集中在鐵口附近) 有多個熱電偶溫度超過報警值。
1 號高爐共30 個風口,3個鐵口。1 號鐵口和3號鐵口成180°分布,2號鐵口處于1 號和3 號鐵口之間,為備用鐵口。4 號高爐共26 個風口,南北2 個鐵口成180°分布。表2 為1 號、4 號高爐爐缸側壁的高溫度分布點。從表2 可以看出,1號高爐爐缸的高溫點主要集中在1 號鐵口兩側,靠近2 號鐵口處溫度較高; 4 號高爐爐缸的高溫點主要在兩個鐵口附近。從國內(nèi)燒穿的高爐爐缸溫度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爐缸工作的危險點一般在鐵口下方2 ~3 個風口處。
2 綜合護爐措施
2. 1 維持合理鐵口深度
湘鋼1 號高爐( 爐容2 500 m3 ) 鐵口深度長期維持在3. 0 ~ 3. 1 m。行業(yè)數(shù)據(jù)顯示,2500 m3 級高爐的鐵口深度一般維持在3. 3 ~ 3. 4 m。從2017 年7月1 號高爐爐缸側壁溫度異常升高后,逐步將鐵口深度提升至3. 3 ~ 3. 4 m。
4 號高爐投產(chǎn)后鐵口深度一直維持在3. 0 m 左右,從2014 年12 月開始,鐵口深度持續(xù)下滑,最低時為2. 4 m。同時4 號高爐爐缸側壁溫度也持續(xù)走高, 2. 8 m 以下鐵口深度維持了16 個月,給爐缸碳磚帶來了不可逆的損傷。后期雖然通過鐵口攻關提高了鐵口深度,但很難維持在3. 0 m 的水平。由于鐵口區(qū)域的碳磚容易受到損傷,此處也是爐缸容易燒穿的部位,因此在正常生產(chǎn)和護爐期間,一定要維持合理的鐵口深度。
2. 2 調整、優(yōu)化上下部
爐缸側壁溫度升高時,上部裝料制度調整要以發(fā)展中心、抑制邊緣為主要方向,通過上部調整進而影響軟熔帶形狀,使之成為倒V 形,將爐缸初始煤氣往中心引導,減輕爐缸鐵水環(huán)流對爐缸碳磚的沖刷。
下部調整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爐缸側壁溫度達報警值時,通過縮小高溫點區(qū)域風口面積來控制該區(qū)域爐缸活度; 第二步,當爐缸側壁溫度持續(xù)上升達警戒值時,通過加長高溫點風口長度和改斜風口為直風口的方式來減輕該區(qū)域的鐵水環(huán)流沖刷; 第三步,如果爐缸側壁溫度超過警戒值,可以堵該區(qū)域風口。對破損的爐缸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長期堵風口區(qū)域可以形成厚度達500 ~ 800 mm 的鈦的碳氮化合物,對爐缸碳磚起到了較好的保護作用。
1號高爐主要針對3 個鐵口上方的風口進行了調整,將1 號鐵口上方的風口進行了加長、改直風口、縮小風口直徑; 將2 號鐵口上方的風口改為直風口; 將3 號鐵口上方的風口加長。
4 號高爐由于爐缸側壁多處溫度偏高,因此將所有風口都改為直風口,高溫處對應的風口直徑由120 mm 改為110 mm。
2. 3 減少有害元素入爐
湘鋼高爐入爐鋅負荷一直偏高,遠高于冶金行業(yè)標準( 150 g /t) ,鋅在爐內(nèi)大量富集,加速了碳磚侵蝕。2012 年4 號高爐開始護爐,2017 年1 號高爐開始護爐,通過減少入爐高鋅料來降低高爐入爐鋅負荷,使鋅負荷逐年降低。
2. 4 優(yōu)化送風制度
通過提高風速、鼓風動能,將回旋區(qū)邊界向爐缸中心推進,增加中心氣流分布量,進而降低鐵水環(huán)流對側壁碳磚的侵蝕。1 號高爐在2017 年3月將進風面積由0. 345 2 m2 縮小至0. 339 3 m2 ,風量由4 800 m3 /min 增大至5 150 m3 /min,風速由230 m/s 提高到250 m/s,鼓風動能由110 000 J /s 提高到140 000 J /s。4 號高爐因爐缸側壁溫度持續(xù)偏高,從2015 年8 月到2016 年3 月連續(xù)進行了8 個月的堵風口操作,全風口操作時風口面積由0. 285 m2縮小至0. 274 m2,風速從220 m/s 提升至250 m/s。
提高風速、鼓風動能,再配合釩鈦護爐,降低了爐缸側壁區(qū)域的活躍度,為鈦的碳氮化合物在爐缸側壁沉積創(chuàng)造了條件。
2. 5 調整冷卻制度
在高爐設計時,利用系數(shù)和冷卻強度的設計參數(shù)是相對應的,當高爐利用系數(shù)大于設計參數(shù)時,就應該相應地提升冷卻強度; 反之,當高爐利用系數(shù)小于設計參數(shù)時,相應地也要降低冷卻強度,進而維持爐缸凝鐵層的穩(wěn)定和爐墻渣皮的穩(wěn)定。當爐缸溫度上升時,要通過提高爐缸冷卻水量和降低爐缸冷卻水溫來提高爐缸冷卻強度。1 號高爐因護爐需要和利用系數(shù)大于設計值,爐缸冷卻水量由570 m3 /h 提高至660 m3 /h,同時進水溫度由45 ℃降至36 ℃( 4號高爐因為爐缸和上部冷卻壁串聯(lián)在一起,沒有專門針對爐缸水量進行調整) 。爐缸冷卻強度的提高有利于碳磚表面凝結層的穩(wěn)定,加強碳磚保護。
2. 6 采用釩鈦礦護爐
1 號、4 號高爐都是通過加鈦球的方式進行釩鈦護爐的。釩鈦礦中的TiO2在高爐的高溫還原氣氛和碳、氮存在下,被還原生成高熔點的TiC,TiN 和[Ti],在渣鐵沉降過程中聚集。鈦的碳、氮化合物熔點很高,在接近爐殼、爐缸及爐底的低溫區(qū)域,以TiC,TiN 固溶體結晶析出、聚集。爐缸高溫區(qū)通過斜風口改直風口、縮小進風面積、堵風口等方式降低了該區(qū)域的活躍性,有利于鈦的C,N 化合物聚集和長大,進而減輕鐵水環(huán)流對爐缸碳磚的沖刷。同時鐵中鈦含量如果過高會增加渣鐵的黏度,不利于爐況順行。配加含鈦爐料護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含鈦量應根據(jù)爐缸溫度的變化進行調整。當爐缸溫度未超過報警值時,鐵水中鈦的質量分數(shù)應控制在0. 12%左右; 當爐缸溫度達到警戒值時,鐵中鈦的質量分數(shù)應控制在0. 15% ~ 0. 20%; 當爐缸溫度超過警戒值時,鐵中鈦的質量分數(shù)應控制在0. 20% ~0. 25%,一般不大于0. 25%。
2. 7 控制冶煉強度
降低冶煉強度是護爐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措施,當其他所有措施都用完了的時候就會通過降低冶強來控制爐缸溫度。目前湘鋼1 號高爐產(chǎn)量維持在7 000 t /d 左右,利用系數(shù)為2. 7 t /( m3·d) ,遠大于設計系數(shù)2. 4 t /( m3·d) ; 4 號高爐產(chǎn)量維持在4 700 t /d 左右,利用系數(shù)為2. 6 t /( m3·d) ,大于設計利用系數(shù)2. 4 t /( m3·d) 。
3 護爐效果
通過綜合護爐,湘鋼1 號、4 號高爐爐缸溫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護爐期間實現(xiàn)了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護爐取得了顯著效果,安全生產(chǎn)也得到了有效保證。
4 結語
1) 護爐要有計劃,應根據(jù)爐缸溫度的變化合理使用護爐手段,避免對爐況造成影響。
2) 鐵口深度對爐缸壽命影響較大,從一代爐齡開始就要維持較深的鐵口深度。
3) 影響爐缸側壁溫度升高的原因很多,不能采用單一的護爐措施,下部調劑對護爐成果的穩(wěn)定起關鍵作用。
4) 高爐冷卻強度要和設計的利用系數(shù)相對應,生產(chǎn)異常時要做到及時調整,確保爐缸處于最優(yōu)的工作狀況。
5) 降低冶煉強度是護爐的一個重要手段,但不要輕易使用,高爐的低效率冶煉將使護爐效果大打折扣。通過綜合護爐措施,可以確保在高冶強的情況下穩(wěn)定爐缸溫度,使高爐效益最大化。
[ 參考文獻]
[1] 李勝杰,王雪峰,張希剛. 安鋼1 號高爐爐缸側壁溫度異常升高的治理[J]. 煉鐵, 2015,34( 5) : 15 - 18.
[2] 顧平. 梅鋼2 號高爐護爐生產(chǎn)實踐[J]. 煉鐵, 2011,30( 4) : 36 - 40.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