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的流失會沖淡人們腦海中的一些記憶,但有些事卻能歷久彌新,就像你生命成長的烙印,讓你永遠不能忘懷。一個時代的繁榮往往讓人熱血沸騰,一個時代的終結也往往讓人孤單落寞。回望我成長的三十多年,最令我難忘的就是火紅的八十年代,那個火紅的鋼鐵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經濟發展的浪潮高歌猛進,在書寫寶山鋼鐵廠那段不朽的歷史時,也留下了屬于那個時代的驕傲與輝煌。
從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長江口破土動工到今天,寶鋼建廠已經整整42年了。四十多年來,一大批懷有革命浪漫主義情懷和奉獻精神的年輕人從祖國各地匯聚而來,為了夢想,為了建設新中國,為了實現人生價值,他們義無反顧地投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滾滾洪流。曾幾何時,為了工廠建設,他們像建筑工人一樣承擔起最基礎的體力活,跳進泥濘的溝渠中奮力打樁。為了節省資金,他們吃住在工廠,硬是用最簡單的工具創造了最快的建設速度。為了早日投產,他們嘔心瀝血,加班加點,用青春和生命去開動每一臺車床、燃燒每一臺鍋爐、敲打每一塊鋼板。這就是火熱的大時代,一個夢想和青春都在燃燒的鋼鐵年代。
我沒有經歷這個火熱的年代,但我時時被這種灼熱的激情所炙烤,時時被這種青春揮灑的時代所感動,那是屬于我們父輩的年代,一個真正屬于建設者、屬于工人的年代。1981年,我來到了這個世界,作為工廠建設的副產品,我有幸成為這個時代的見證者,也切實感受到它的輝煌、落幕和凄涼。我的父母就像那個時代所有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他們被理想所牽引、所鼓動,狂熱地加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經歷上山下鄉的他們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廠的建設,像是要把耗費的青春都彌補回來。寶山鋼鐵廠,它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也凝聚太多人的心血。經過草創階段的艱難起步,經過八十年代的砥礪奮進,在九十年代初,它進入了一個令人激動的黃金時期,就像所有大型國有企業一樣,他們在改革開放之初迎來了生命中怒放的高潮,曾經有近萬名年輕的產業工人在這所工廠中進進出出,它的聲名讓那座城市都感到光榮和驕傲。
打我懂事起,我就生活在工廠的家屬區里。這里像一個大型軍營。所有的工人和家屬都生活在這方圓不大的地方,它是一個大社區,更是一個小城市。在這里,我讀完了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在高中離開了廠子。十幾年的歲月,我間接感受到了一個年代的總結,也深刻記憶了一個年代的年輪。在夢中,我時常為那種執著和堅持所感動,時常為那份純凈的理想而感動。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身邊的每一個產業工人,他們都是那個鋼鐵時代的因子,他們用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生命鑄就了那個時代的輝煌。然而,當洪流滾過,大幕落下,他們無可奈何地走進了歲月的記憶中。麥克阿瑟曾經說過,老兵不會死,他們只是慢慢老去。我想,作為共和國長子的一代產業工人,他們也不會死,他們依然帶著他們的驕傲與夢想前行在這個時代里。退休后來到南方生活的父母經常會回憶起他們參與寶鋼建設的歲月,總是那么驕傲和自信,就像小平同志說的那樣,歷史會證明,我們建設寶鋼是對的。
歷史的今天,我們的共和國已經走入了第71個年頭,代表工人階級的共產黨也即將迎來100歲的生日。此時此刻,我依然要贊美那個時代,我依然要緬懷那個時代,他們的精神和追求將永遠激勵著我們。那些破舊的大廠房、那些凋零的大機器、那些漸漸老去的老工人,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奠基著,讓我們永遠銘記他們驕傲的過去、燃燒的青春和火熱的激情,相信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更加美好的時代必將來臨。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