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型監控屏實時呈現生產細節,電腦顯示屏準確反饋各部狀態,輕點鼠標,設備聯動、軋制有序……10月1日,在極具視覺張力、科技感十足的四鋼軋總廠熱軋智控中心,職工們身著“馬鋼藍”,護衛軋線紅。
上午9點,2250熱軋四班作業長李宇滿頭大汗回到智控中心:“溫度太高了,到現場轉一圈就一身汗。”脫下安全帽,快跑幾步、順手抹抹額頭的汗,他徑直來到精軋機主操、高級技師尚成龍身邊,側下身,雙眼直盯屏幕:“1580熱軋待料4小時,現在就我們一條線生產,可不能出差池。”“放心吧,穩得很!總廠在10月份爐役檢修期間組織提升產量專項勞動競賽,大家都憋足了勁,力爭再創雙爐雙機生產新高呢!”尚成龍一邊嫻熟軋制冷軋基料,一邊信心滿滿地回答。
不斷超越自我、刷新紀錄、挑戰極限,熱軋分廠職工志向明確、目標堅定。特別是去年底入駐熱軋智控中心以來,有了“智慧大腦”的加持,緊湊型、及時化的高效生產模式日益完善,兩條熱軋線板坯熱裝率、日歷作業率、軋制節奏和平均卷重等關鍵指標全面提升。“日產卷數、班產卷數、日產噸位是衡量產線效率的重要指標。目前,這三大指標每一項中排名的前5位,都是今年交替創造出來的。”李宇指著熱軋生產線高效生產風云榜介紹。而曾在馬鋼最老的三五百型材軋線工作11年的他,對此更有切身體會:“以前,軋鋼完全靠經驗,沒個十年八年成不了火候。現在有了‘智慧軋鋼’系統,人人都成了軋鋼專家。特別是勞動強度的大大降低、作業環境的徹底改善,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幸福軋鋼,每天工作都是好心情!”寬敞明亮的智控大廳、通透大氣的玻璃墻面、賞心悅目的盆栽綠植,以及功能完備的休息區、健身區、閱讀區,周遭的一切無不印證李宇的話。
當然,再先進的系統也只能提供功能性的服務,不能取代人的創造性工作。這也是李宇每天依然會有一半時間泡在現場的原因:“我們會根據現場實際狀況,對系統模型的參數進行持續驗證、優化設定,這樣軋制的效率才能越來越高。”
設備性能也是決定軋制效率的關鍵因素。此時,1580熱軋線正利用待料時間進行設備維檢,熱軋分廠廠長蘭宇也和維保單位職工一起在現場奔忙。“節后2250熱軋線就要大修,產量的擔子就全壓到1580上了。所以我們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讓設備始終保持最佳的狀態。”剛剛獲評為馬鞍山市勞動模范的他,戴著一副眼鏡、長相斯文秀氣,但工作中卻是“拼命三郎”、典型的鋼鐵漢子,“今年5月1580創下了39.1萬噸的月產紀錄,這個月我們爭取拿下40萬噸的目標!”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