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動畫電影《姜子牙》有感
早在去年年底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院線上映可以預訂購票之時,我就在網上下了單,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這部原計劃在今年春節大年初一就上映的賀歲片,直到國慶中秋雙節假期才終于如愿得以與家人一起步入影院觀看。
有近千名國內動畫設計師參與制作的一部歷時四年磨一劍的全國產動畫電影巨制,它的畫面制作無疑是精美優秀的,而被觀眾吐槽最多的是劇情,較為達成共識的一點是對于拯救個體還是拯救蒼生這個宏大主題,電影并沒有給出足夠的內容進行完整敘述,甚至是刻意在躲閃和逃避。
作為一部劇情根源于中國神話題材小說《封神演義》的電影,劇組顯然對于原著的研究是深入的。在小說中,紂王在女媧行宮進香,于宮中墻壁題詩褻瀆女媧,惹得女媧震怒,招來軒轅墓中三妖,一個是千年狐貍精,一個是九頭雉雞精,一個是玉石琵琶精,并授予密旨,“成湯望氣黯然,當失天下;鳳鳴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氣數使然。你三妖可隱其妖形,托身宮院,惑亂君心;俟武王伐紂,以助成功,不可殘害眾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
而在影片中,劇組似乎想講述太多的內容,姜子牙封神之戰后斬殺九尾狐、犯錯后貶謫北海思過、陪小九(少年期的蘇妲己)尋找幽都山、解開小九與九尾狐的關系之謎、四不相舍身救主、帶小九歸墟轉世、申公豹力戰九尾狐、姜子牙自悟后解除法力封印擊碎天梯、天外師祖降下玄鳥、姜子牙身困渡劫城……劇情中善與惡的交織,如影隨形,糾纏不休。電影沒有固守小說原著簡單鮮明的兩極立場,作為一部神話題材的現代電影,劇組似乎更像是不遺余力地想表達一種超越善惡二元論的觀點——作為高高在上的神,本應是至善至純的崇高力量,卻在口口聲聲宣揚“所作一切皆為蒼生”道德論調的同時,行借刀殺人、殺伐無辜的事實;作為本該位列眾神之長的姜子牙,在劇中化身為“人”的代言人,“人與蒼生并無分別,我想救下每個眼前的人”,但在被貶謫人間之后,卻糾結十年仍無法解開“小九與九尾狐因天尊所施的同命鎖而同生同死,究竟殺一人而活天下,還是救一人而害天下”的疑惑。
即便在其法力解封后,對于天下不公的反抗,也僅僅是擊碎天界與人界聯系的天梯,而不是反抗整個天神界;作為妖族代表的九尾狐,奉上天旨意魅惑紂王,并因此觸發殷商覆滅,西周興起,不僅僅客觀上拯救了紂王暴政下的蒼生,更為了元始天尊的一個事后“位列仙班”的承諾,寧可犧牲身后的一眾狐族子孫,而其最終想要做的只是一個所有妖族或人族都可望而不可及的超俗脫凡且道德無暇的神仙。
影片中無論是神、是人、是妖,所有角色最終都沒有一個完美的,正是這種模糊的神性、人性、妖性的邊界設定,才引發了觀眾諸多的不解和爭議,而我認為這恰恰是《姜子牙》這部電影值得稱贊的一個地方:打破英雄主義題材電影非要分出個善惡曲直、是非對錯的陳舊套路,將所有的現象和觀點拋出來,讓觀眾自行判斷。殊不知,這不正是現實社會中最真實的人性寫照——善惡夾雜,悲喜交加,或好或壞。
盡管正反派的主角一個個都讓觀眾“疑惑”不已,但影片并沒有失去它的正面價值觀導向,而這樣的重任這次落到了那些配角人物身上:關鍵時刻舍命救主的神獸四不相、歸墟入口明知不敵,仍全力阻攔九尾狐,吶喊著“每個人都會成為英雄,這回輪到我了”并因此殞命的申公豹。尤其后者,似乎更符合姜子牙最后發出的鞭撻不公的宣言:“我要做一個自己的神。”
盡管有各種爭議,在“十一”當晚的新聞節目報道中得知,《姜子牙》的單日票房達到了3.5個億,這已經是一份很不錯的成績單了。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