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的一天,我和女兒游玩歸來,進小區時要刷門卡。我進來后,小家伙還站在門口處開心地保持開門的樣子,連催了兩聲,她還沒有要跟我走的意思。我有些急促地想提高嗓門喊她,卻發現原來小家伙兒看到不遠處有要進小區但沒帶門卡的人,是想要幫他人行個“方便”。
先是一個帶耳機的年輕人,目不斜視地進來了;然后是一個騎自行車的少年,風一般疾馳而入;再然后是一個剛跳完廣場舞的阿姨,意猶未盡地邊走邊琢磨舞蹈動作,沒有誰注意這個熱心的小朋友。我心里不免嘟囔著:禮貌呢 ,都揣兜里藏起來了么?想想平時總跟孩子說:只要別人幫你了,就應該表達感謝。看著這幕,心里多少有點擔心,擔心不知如何向她解釋不和諧的大人世界。
沒人進小區了,女兒關上門。還是開心地笑著,只不過她快速跑到我前面,繼而跑到仍在比劃廣場舞動作的老阿姨面前。我想不出她要干什么,只是又大聲呼喚:“陶子,回家了。”小丫頭竟然沒回應我。我快步走上去,聽到了小丫頭的開場白“奶奶,你好呀。”廣場舞阿姨看了看他,“哦” 了一聲。女兒熱情依舊“奶奶,剛才是我給你開的門喲,可是你忘了對我說謝謝……”,對方有點兒尷尬了“對不起,哈哈哈,奶奶剛才……,謝謝你給我開門,你真可愛。”說完,訕訕地走了。
女兒呢,依舊開心。邊走邊嘰嘰喳喳地對我說“老爸,剛才我幫人家開門了,奶奶忘了對我表達感謝,幸虧我提醒了她,我好吧?”我呢,已經無語,但是心里已經沒有擔心了。想了想,問女兒:“你為什么只提醒奶奶呢?”“老爸,我如果提醒前面的人,奶奶就進不來了……”哦,思慮周全地讓我驚訝。
這事兒讓我覺得孩子的思維方式很單純很美好,解決問題方式也很直接。自問:除了對自己的孩子,我不大會去教或教育別人要善于表達感謝。但孩子不是這樣,自己會表達謝意,也會教“忘了”的人再次學會表達謝意。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女兒始終保持笑意。我想既便沒有謝謝,女兒小小的內心仍然覺得快樂,多么難得。反而我面對大家的“不懂感謝”而心有不悅甚至厭惡,于是我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單純和美好。不過我很慶幸:我的不悅和厭惡沒有被女兒感覺到,沒有被他學習到,否則,孩子的單純和美好會被一點點地破壞掉。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當我們友好而和善地對待他人時,我們的孩子就會學到我們的善;當我們心胸狹窄、不懂寬容時,我們的孩子也同樣學到了這些東西。
家教不僅是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有孩子對我們的教育。可愛的女兒,被你幫助的人應該對你說“謝謝”,被你啟迪的爸爸也要對你說“謝謝”。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