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上三年級了,加了英語課,開學第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她跑到我面前。
“媽媽,你有沒有放磁帶的東西?”
“磁帶?”我以為我聽錯了,可是看看女兒,她的手上赫然捧著的,果然是兩盤磁帶。
“都什么年代了,你們老師還發磁帶,現在哪里還有播放磁帶的東西。”
“哎呀,就是隨身聽啦,咱家有沒有?”
是啊,那個東西叫隨身聽。我看了看她,認真的結束了這次談話:“隨身聽是媽媽上學時候用的,現在磁帶基本沒有了,隨身聽自然也就沒有了,爺爺家可能還有一個,但是壞了、不能用了。現在手機上什么都有,不需要隨身聽了。你的英語有不會的,媽媽教你,好不好?”她收起了磁帶,跑去玩手機了。
想起屬于我的第一臺電子產品,應該就是隨身聽。那是2001年,我剛考上高中,英語有聽力考試,抱著學好英語的美好愿望,我跟父母提出要買隨身聽。30元左右的一臺隨身聽,對經濟拮據的我家來說,真的很貴。為了支持我的學習,父母還是想盡辦法,給了我買隨身聽的錢。從此,我有了一臺隨身聽,音效很差的隨身聽,對我來說,卻已足夠。
同學們幾乎都有隨身聽,顏色、大小、厚度各有不同,用途主要是聽歌。
到了高二、高三,有些人開始用復讀機。相比于隨身聽,復讀機就好多了,也更適合學習英語,聽不懂的時候可以回頭再聽。后來還有了帶錄音功能的復讀機。
上了大學,我從室友的口中知道了一個名詞:MP3。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在腦子里搜索這個字該怎么寫,當然沒有結果。后來的某一天,去學校賣手機的商業區轉悠,終于看到了MP3,才發現它原來不是漢字,也同時了解到,MP3和DOC一樣,只是一種文件類型,這種文件比較特殊,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聽的,能夠播放這種文件的產品叫MP3播放器。大一那年,我學會了發郵件,學會了用word編輯文件,學會了使用QQ,學會了下載歌曲,學會了使用MP3。
我的第一個MP3是紐曼的,長度7厘米左右,中國紅特別耀眼,可惜陪伴我的時間不長,有一次在學校機房使用后離開時忘了帶走它。后來還買了兩個其他的MP3,隨著科技的發展,MP3由長條形變成正方形,加了彩色屏幕,體積越來越小,后來的后來,出現了MP4、MP5。
MP4、MP5也是一種文件格式,不同的是,這個文件是視頻,不僅可以聽,還可以看到圖像。
MP3的出現取代了磁帶和隨身聽,MP4的出現淘汰了碟片,與之相伴的,還有紙質文件到電子文件的轉變,儲物柜到存儲盤的飛躍性質變。
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頂級代表作當屬智能手機,可以查看和播放所有類型的文件,淘汰了所有的播放器,可謂一機在手,娛樂全有。
女兒說,他們班沒有上微機課,我開玩笑說,老師可能覺得以后微機都被淘汰了,你們長大也用不著。雖然是玩笑話,誰說以后一定不會發生呢!
(責任編輯:zg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