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臨街不到百米,夏秋兩季入夜以后,行人雜沓的腳步聲不絕于耳。若說人流是潮水,那么晚上8點左右便是一個大潮頭了。每每這時,許多中老年人自發組成的秦腔就開始表演了。隨著鑼鼓嗩吶的鼓點曲調,老人們踩著節奏翩翩起舞,童顏盡開,吸引著眾多圍觀的大人小孩們,煞是熱鬧的喧嘩聲如高山泄瀑布般,著實叫人受不了。
初時,我真被這喧鬧聲所困擾。但漸漸地,我也被吸引進去,由厭煩到感興趣,晚飯后必在當街站上一會兒。皓月當空,街上的路燈與人們的舞姿融為一體,時而粗獷激昂,時而情意綿綿,飄逸輕柔。那風格、那氣氛、不啻是一幅既朦朧又現實,且帶著點童話色彩的夏夜行樂圖。領略這份城市里獨特的民俗文化,實在是一種享受,心中也擁有了一份快活。
常臨鬧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一位年近八十的退休老人。但見他扮成媒婆,身穿紅襖、手拿長桿煙袋,隨著秧歌旋律,腳步自如,舉手投足都是有板有眼。老人說:“我對陜北秧歌歌有著特殊的感情。年輕時也湊熱鬧跳過秧歌,那時和現在是兩個勁,那時是窮跳,現在趕上盛世太平,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跳一跳,十年少嘛。”是啊,這位老者的話語,讓我明白了鬧街也疊加往事,穿越著歷史,抒發著改革開放富起來的美好日子所帶來的情懷。也只有在這時,這些年近古稀的老人才能表露出心底里的歡樂情緒。嗩吶聲又響了,那富有鄉土氣息的秦腔、秧歌、扇子舞、走十字……真是舞中有樂、樂中有舞。
鬧街這種業余文體活動場景的內涵和外延是豐富的,它不僅是健身運動和情感的宣泄,更是有著人文價值的色彩。鬧街的濃厚意蘊不斷地增添著,它像都市的命脈,流動著活力,凝聚著這座現代城市和諧的氛圍和人們的幸福安康。這充滿生機的街,流動的新鮮,揮灑著氣度與文明,在溶溶的月色下匯成一條人流的河,五彩繽紛的河,回響著無休無際的笑聲的河。這聲色,不論你是游子,還是匆匆的行旅過客,此時都會忍不住丟掉你的矜持,忘卻你的年齡而投入其中。這熱烈的景觀,讓你的視野與心宇在瞬間得到擴展。
身置鬧街,觀賞的不僅是鬧街,而是一本介紹這座城市文化歷史發展的民俗畫。
(責任編輯:zgltw)